美國入股英特爾:從補貼到控股,半導體戰略的新分水嶺。

美國入股英特爾:從補貼到控股,半導體戰略的新分水嶺。今天的科技大事是美國政府宣布以約57億美元入股英特爾並取得認股權證。這件事值得談,因為它不只是企業融資,而是國家層級對半導體供應鏈主導權的公開動作。英特爾近年來在製程與投資節奏上屢受挑戰,白宮透過資金加持與選項權,目的是把落後的國內晶圓代

美國入股英特爾,半導體供應鏈的「去風險」還是「再分割」?

今天的科技大事,是美國政府把晶片補助從補貼變成持股,實際入股英特爾的新聞。這件事立刻成為市場與政經圈的焦點。因為它不只是資金挹注,還象徵美國把半導體戰略從「補助與補貼」走向「股權介入」,並可能與接下來的關稅政策共同作用,改寫全球供應鏈分工與台灣廠國

美國要入股英特爾、台灣拚智慧製造,半導體與機器人兩條賽道誰受衝擊與誰得利?

今天的科技大事是美國政府擬入股英特爾(約10%),攪動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與資本布局。 同一天,台灣舉辦的智慧製造展也宣示AI機器人產值衝破兆元,顯示製造端的自動化熱潮正快速擴張。 先說脈絡。 美國出手入股英特爾,官方說法是要穩定晶片供應並強化國家戰略能量,這不只是資金投入,更是政策與產業整合的訊號。此

美國政府擬入股台積電的消息在2025年08月20日被披露,引發市場與政治層面的高度關注。聯合新聞網報導指出,若美方要成為股東,首先必須釐清相關法律與國安審查問題,雙方仍在初步協商階段美政府擬入股台積電 得先解決「合法性」。

美國政府擬入股台積電的消息在2025年08月20日被披露,引發市場與政治層面的高度關注。聯合新聞網報導指出,若美方要成為股東,首先必須釐清相關法律與國安審查問題,雙方仍在初步協商階段美政府擬入股台積電 得先解決「合法性」。為何這值得寫一篇專欄?因為這不僅是資本交易,而是科技、供應鏈與地緣政治交織的放

台積電2奈米洩密與赴美擴張的兩難:技術守護、資本與地緣政治的拉鋸戰。

台積電2奈米洩密與赴美擴張的兩難:技術守護、資本與地緣政治的拉鋸戰。今天的科技大事是台積電董事會登場,市場最關注的兩件事是傳出的2奈米洩密案與公司赴美投資事宜。這件事值得談,因為台積電不只是台灣最大的企業,也是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核心。任何與技術外洩或海外擴張相關的風險,都會馬上放大成為經濟、政治

AI 換血還是洗牌?高盛示警年輕科技人失業潮,台灣準備好了嗎?

今天的科技大事是高盛發出警訊,指出 AI 可能讓 20 到 30 歲的年輕勞動族群在特定行業面臨失業率上升的風險。 這個議題瞬間在社群與媒體發酵,成為討論 AI 衝擊就業的熱門話題。 值得談的,不只是失業數字,而是台灣產業與教育體系如何回應「速度變快的技術變遷」。 高盛的分析點燃討論熱潮,媒體報導也放

半導體設備關稅豁免開啟新機遇,台積電美國廠迎來轉機

今年二〇二五年七月底,半導體產業圈吹來一陣振奮人心的消息:荷蘭半導體設備巨頭ASML正式獲得美國針對其半導體設備進口的15%關稅豁免。此一政策變化不僅影響全球供應鏈布局,更對台積電及三星等亞洲半導體巨頭在美國的建廠計劃,投下積極的助力。

半導體人才荒加劇,台灣如何走出全球競爭迷霧?

近日,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的「人才荒」問題再度引發高度關注。據報導,截至2025年7月底,半導體相關職缺高達3.4萬個,平均5個職缺爭奪1人,尤以生產和研發類別最為缺乏。這不僅影響台灣產業競爭力,也牽動著全球科技供應鏈的未來。

全球AI競爭加速,台灣半導體成關鍵穩定器:從國際投資到產業趨勢的深度解析

最近全球科技圈的焦點再度聚焦在人工智慧(AI)與半導體產業上,尤其在美國和日本巨額投資帶動下,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迎來新的機會與挑戰。2025年7月底,日本宣布將對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目的之一就是協助台廠打造更穩健的半導體供應鏈,這消息引發業界熱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