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國中男生納入公費HPV疫苗,家長該怎麼準備?

最近接到學校通知的李媽媽,翻開信封時心裡有一點慌。她記得HPV疫苗是為了預防子宮頸癌,但孩子是男生,還要打嗎?答案是:要的,且政府這次擴大了公費對象,國中男生也在名單內。新聞指出,約有11萬名國中男生將在9月開始納入公費接種,家長與校方的討論因而熱起來。

這個政策為什麼會被推上新聞頭條?

一方面,HPV(人類乳突病毒)長久以來被視為女性健康議題的代名詞。但近年研究與臨床發現,HPV也會導致男性的生殖器癌症、肛門癌與頭頸部癌症。因此,公共衛生角度不再只保護女性,而是透過擴大接種來建立更強的群體免疫力。媒體報導與專家呼籲合力推動男性接種,讓這項原本「女性專屬」的預防工作,轉成對整體社會都有益的防護網。

我們為什麼會被這個消息打中?

第一,這觸動了家長對孩子健康的即時焦慮。從小學到國中,家長們一直在做「要不要打疫苗」的功課;政策一改變,執行細節就成了討論焦點。第二,這反映了我們對疫苗功效與安全性的集體關注。當疫苗政策擴大時,資訊不足或誤解很容易造成猶豫,像是「接種會有嚴重副作用嗎?」或「男孩打了有用嗎?」等問題層出不窮。第三,這也顯示台灣公共衛生策略正在從個體保護向群體防護轉型。把國中男生納入公費,等於是把預防工作前移,把疾病發生率降到更低的基線。

實務上,家長可以怎麼做?

第一,先讀學校或地方衛生局的正式通知,確認接種時間與是否需要同意書。第二,與孩子聊清楚:HPV疫苗的目的不是關於「性」,而是預防某些病毒造成的癌症與疾病。用年齡適切的語言降低尷尬,有助提高配合率。第三,若孩子有慢性病或過敏史,建議先向小兒科或學校合約醫師諮詢,以確保安全接種。最後,別忘了保存好接種卡與紀錄,未來若需要追加劑或補打,這些紀錄很重要。

在接種熱潮之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媒體也關注到流感疫苗施打策略調整的話題,顯示今年台灣的疫苗討論不只侷限於單一病種。接下來,我們會看到更多關於疫苗分齡、分群的公共衛生討論。對家長來說,這是把握預防勝於治療的好機會;對社會而言,這是朝向更全面疾病防治的一小步。

你家孩子的疫苗紀錄更新了嗎?

參考來源:

國中男生首度納入公費HPV疫苗 11萬人受惠9 月開打(MSN,2025-08-17).

HPV疫苗不只防子宮頸癌!男女皆需重視 擴大接種守護全方位健康(Yahoo 奇摩新聞,202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