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戰局開打,BMW入場對台供應鏈意味著什麼?
今天的科技大事,是德國車廠 BMW 宣布在旗下 i7 原型車上測試固態電池技術。這看似一則汽車新聞,卻是能源、材料與半導體三條供應鏈同時被重寫的訊號。值得注意的是,這波消息正值全球車廠重整電動車策略之際,福特同日也在擴大平價電動車與皮卡投資計畫,顯示產業正從性能競賽走向成本與供應安全的爭奪戰。事件脈
Buff Press Room 增強新聞室增強你的資訊雷達!
今天的科技大事,是德國車廠 BMW 宣布在旗下 i7 原型車上測試固態電池技術。這看似一則汽車新聞,卻是能源、材料與半導體三條供應鏈同時被重寫的訊號。值得注意的是,這波消息正值全球車廠重整電動車策略之際,福特同日也在擴大平價電動車與皮卡投資計畫,顯示產業正從性能競賽走向成本與供應安全的爭奪戰。事件脈
近期台積電2奈米製程機密洩漏的震撼消息與美國前總統川普即將宣布的半導體關稅政策,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熱點話題。這不僅曝露了技術外流的嚴重威脅,也呈現美中台日半導體競爭的複雜態勢。對於台灣這個全球半導體重鎮而言,這兩件事攸關產業未來發展與國家安全,值得每個人深度關注。
8月初,台積電2奈米製程機密外洩的爆料震驚半導體業界,不僅牽動台灣與日本的競合關係,更讓台積電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同時,美國前總統川普威脅要在一周內宣布針對半導體的關稅政策,可能重創全球供應鏈。
近期新台幣匯率出現明顯波動,成為市場熱議焦點。2025年8月5日至6日,新台幣經歷短暫貶值後又出現回穩跡象,央行表示匯率將在下半年陸續回歸正常,強調不會出現過度波動。
8月初,美國針對半導體產業的232關稅調查即將結果公布,這場影響全球科技供應鏈與台灣半導體命脈的政策風暴,成為本周科技圈不可忽視的焦點。面對可能高達25%至50%不等的關稅稅率,這不僅是台灣企業的挑戰,更攸關全球科技產業的布局與未來競爭力。
近日市場熱議美國針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即將實施的「232條款」關稅調查及可能課徵高達20%甚至更高的關稅,成為牽動全球供應鏈與台灣科技發展的焦點。這項政策風暴不僅挑戰台灣半導體巨頭的營運,也反映全球地緣政治與科技貿易環境的持續緊張,值得台灣社會深入關注與思考。
近期全球經濟持續面臨多重挑戰,尤以美國的關稅政策與匯率波動為焦點。8月3日,美國對部分進口產品施加高關稅,加上全球匯率波動劇烈,專家紛紛示警可能導致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甚至引發「缺工」現象逆轉為「人力過剩」的局面。
2025年7月底,台灣兩大製造巨頭鴻海與東元同步宣布停牌,市場傳言兩者將策略聯盟,共同切入電動車與人工智慧(AI)領域,隨即引發相關概念股急速拉升。這不僅是台灣產業鏈一場重量級合作,更暗示著在全球電動車市場加速轉型的浪潮中,台灣製造業正積極尋求從傳統代工向高附加價值、智能製造跨足的新機會。
電動車(EV)產業的熱潮近期出現明顯降溫,特別是在歐洲市場,德國車廠宣布調整策略,再度推出六座版車型以搶佔不同消費族群市場。然而,這並不代表電動車產業的低迷,而是大勢轉向產品多元化與技術深耕的關鍵時刻。與此同時,全球半導體產業,尤其是第三代半導體與AI晶片持續引爆投資熱潮,反映出科技底層供應鏈正在重塑,與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緊密相扣。
近來全球電動車市場熱度降溫,特別是德國大型車廠紛紛推出六座版車型搶市,更迎來殺價戰爭,甚至有報導指出中國129家電動車廠中,恐怕只有15家能活下來。這波趨勢不僅改寫電動車的市場版圖,也帶來產業鏈的深刻變革,值得台灣產業和消費者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