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轉型風暴:日產放棄LFP電池廠,台灣產業何去何從?
近來電動車產業風起雲湧,日本車廠日產宣布取消在九州興建LFP電池工廠計劃,標誌著全球電動車轉型步伐中的一大調整。這不僅是一家傳統車廠對新技術路線的再評估,也反映出電動車產業面臨的挑戰與不確定性。對於台灣產業鏈來說,尤其是掌握半導體、智慧製造與新能源的企業,這一次變局意味著什麼?值得我們深度觀察與思考。
Buff Press Room 增強新聞室增強你的資訊雷達!
近來電動車產業風起雲湧,日本車廠日產宣布取消在九州興建LFP電池工廠計劃,標誌著全球電動車轉型步伐中的一大調整。這不僅是一家傳統車廠對新技術路線的再評估,也反映出電動車產業面臨的挑戰與不確定性。對於台灣產業鏈來說,尤其是掌握半導體、智慧製造與新能源的企業,這一次變局意味著什麼?值得我們深度觀察與思考。
在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普及的當下,台灣經濟部商業發展署於2024年4月正式啟動「商業服務業AI人才培育」計畫,旨在協助服務業企業加速AI技術落地應用。這不僅是因應產業數位化浪潮的必要措施,更反映出AI在服務業從營運決策到客戶體驗各環節的滲透勢不可擋,是臺灣產業升級與競爭力鞏固的關鍵推手。
近日,來自舊金山的AI圖像新創公司Recraft完成3,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成為AI圖像生成領域的焦點。此次融資由Accel領投,原有股東Khosla Ventures與Madrona跟投,不僅展現資本市場對AI影像技術的高度期待,也突顯企業品牌設計已成為人工智慧應用的重要賽道。
近日,台幣匯率飆升突破30元大關,帶動金融市場震盪不已,成為台灣社會關注的焦點。同時,中國A股企業紛紛計畫赴港上市,港股資本市場熱絡,反映出亞洲科技消費產業的資金布局變化。而美國持續對多國課徵關稅,影響製造業與科技供應鏈,這一連串科技資本與政策動態,值得深入剖析其所牽動的全球經濟脈動及台灣未來可能面對的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