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隨著美國新一輪對等關稅政策於2025年8月7日正式生效,台灣產業界感受到雙重衝擊
近幾日,隨著美國新一輪對等關稅政策於2025年8月7日正式生效,台灣產業界感受到雙重衝擊,一方面是關稅壁壘提升,另一方面則是新台幣匯率出現顯著波動。尤其是機械公會呼籲政府採取防禦性的匯率調控策略,更凸顯這波變動對台灣產業鏈的挑戰與急迫性。
Buff Press Room 增強新聞室增強你的資訊雷達!
近幾日,隨著美國新一輪對等關稅政策於2025年8月7日正式生效,台灣產業界感受到雙重衝擊,一方面是關稅壁壘提升,另一方面則是新台幣匯率出現顯著波動。尤其是機械公會呼籲政府採取防禦性的匯率調控策略,更凸顯這波變動對台灣產業鏈的挑戰與急迫性。
美國川普政府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已於2025年8月7日正式生效,對多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引發全球市場震盪與供應鏈重整危機。這不僅是美國與外交對手的又一次經濟角力,也是台灣產業與投資環境必須正視的警鐘;因為關稅壁壘不僅影響貨物流動,更會左右台灣企業的全球佈局和產業鏈安全。
8月初,美國針對半導體產業的232關稅調查即將結果公布,這場影響全球科技供應鏈與台灣半導體命脈的政策風暴,成為本周科技圈不可忽視的焦點。面對可能高達25%至50%不等的關稅稅率,這不僅是台灣企業的挑戰,更攸關全球科技產業的布局與未來競爭力。
2025年8月初,美國宣布將於下週實施新一波關稅政策,尤其針對全球汽車產業設定更高稅率,隨之引發國際市場強烈震盪。台灣企業面對匯率貶值與關稅雙重壓力,普遍感受壓力倍增,不少產業警告斷鏈風險攀升。這場由美國主導的貿易調整,不僅重塑全球供應鏈,也深刻攸關台灣經濟未來走向,值得我們細細拆解其背後脈絡與可能影響。
當台達電於2023年7月25日啟用「智能製造創新中心」並宣布與科技巨擘輝達(NVIDIA)合作打造「虛實整合學習中心」,這不僅是台灣製造業數位轉型的重要里程碑,也映照出台灣產業在AI技術驅動下的智慧升級趨勢。
近來全球電動車市場熱度降溫,特別是德國大型車廠紛紛推出六座版車型搶市,更迎來殺價戰爭,甚至有報導指出中國129家電動車廠中,恐怕只有15家能活下來。這波趨勢不僅改寫電動車的市場版圖,也帶來產業鏈的深刻變革,值得台灣產業和消費者高度關注。
近來全球經濟動盪不小,美日於2025年7月23日達成具體的15%關稅協議,成為市場熱議焦點。此一協議不僅推升日本股市日經指數一度大漲逾千點,也為全球貿易局勢注入新變數。
近期電動車(EV)市場傳出大震盪,德國豪華品牌賓士宣布降價救市,並停售部分EQ電動車系列,引發消費者與產業廣泛關注。這則消息透露出,曾經一片榮景的電動車市場正面臨調整壓力,不僅品牌策略轉趨謹慎,更牽動著上游半導體與能源基礎建設的供需格局。
近日國際金融市場震盪未歇,主要焦點落於新台幣匯率的小幅升值以及日韓與美國間15%關稅協議的最新消息。2025年7月22日及23日,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持續穩健走升,23日開盤即報29.42元,較前日升值約3.2分,而這背後不僅牽動企業營運成本,也暗示全球貿易環境的微妙轉變。
今年六月,全球電動車市場迎來了關鍵一役——中歐雙方的電動車價格磋商已步入最後階段,除了訂出「基本底價」的議題外,稀土供應也成為重點討論項目。這場談判不僅影響兩大世界經濟體的汽車產業鏈,更反映出全球在能源轉型與綠色科技投資上的新趨勢,值得台灣產業與消費者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