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半導體人才大轉變:疫情後國際競爭激烈,232條款關稅陰影下的未來挑戰
近來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舞台上持續展現競爭力,尤其台積電領軍打國際盃,然而伴隨產業發展的,是人才供需與美國新一輪232關稅調查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讓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充滿挑戰與變數。
Buff Press Room 增強新聞室增強你的資訊雷達!
近來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舞台上持續展現競爭力,尤其台積電領軍打國際盃,然而伴隨產業發展的,是人才供需與美國新一輪232關稅調查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讓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充滿挑戰與變數。
本週,半導體產業再度成為全球焦點,但焦點不僅是技術與產能的擴張,還有一項更為複雜的政治與經濟議題浮上檯面──美國「232條款」關稅調查即將公布,尤其聚焦於半導體產品。此調查結果極有可能導致對台灣輸美半導體課徵高額關稅,對台灣這個全球半導體重鎮帶來不小衝擊,值得所有關注科技產業與國際貿易的讀者深思。
近日,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的「人才荒」問題再度引發高度關注。據報導,截至2025年7月底,半導體相關職缺高達3.4萬個,平均5個職缺爭奪1人,尤以生產和研發類別最為缺乏。這不僅影響台灣產業競爭力,也牽動著全球科技供應鏈的未來。
2025年7月21日,歐盟據報制定了一項重磅環保政策,計畫自2030年起,強制所有租車公司及大型企業車隊只能購入電動車(EV)。這項措施不僅引發歐洲汽車產業的巨大震盪,也讓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風起雲湧,對台灣在地汽車供應鏈、半導體、及新能源技術發展無疑帶來深遠影響。
最近一則備受矚目的科技新聞,是深圳優必選公司推出的Walker S2人形機器人實現了全球首創的自主換電功能。這個技術突破讓人形機器人能在不中斷作業的狀態下,自行完成電池更換,且只需3分鐘即可恢復滿電,意味著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間斷運作,成為工廠自動化和智慧製造的新利器。
7月19日,電動方程式(Formula E)成為科技界與企業熱議焦點,不少品牌開始積極搶進這場綠能賽事,背後反映的,不僅僅是體育界的賽車激烈競爭,更揭示新能源汽車產業與企業行銷策略的新趨勢。
近期,前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推動新的重大貿易協議,並延續他過去主導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貿易市場的高度關注。這項最新動向在2025年7月19日及20日間頻繁登上新聞版面,不僅影響美國國際貿易布局,也牽動著全球供應鏈和各國經濟策略。
近日關於中國駭客疑似針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發起大規模網絡攻擊的消息,再度引發全球關注。這不僅攸關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安全,更牽動整個全球科技競爭的敏感神經。本篇將從當前事件脈絡切入,分析這次資安威脅背後的產業意義,以及台灣可能面臨的趨勢與未來挑戰。
今年七月以來,台灣半導體產業遭到中國駭客組織密集攻擊,成為國際焦點,也讓台灣的資安防護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波駭攻目標鎖定包括台積電、聯發科與聯電等關鍵企業,背後反映的不僅是產業競爭,更蘊藏地緣政治新局。這個現象值得所有關注台灣科技未來的讀者深入理解,因為它牽動的是台灣半導體鏈的安全與穩定,進而影響到全球科技生態。
2025年7月,前美國總統川普傳出擬投資高達700億美元,加速布局人工智慧(AI)與能源領域,並有所謂核能產業股價響應上漲的消息(來源:奇摩股市)。在全球科技競爭如火如荼的當下,這項動作不僅攪動了產業風向,也折射出美中對科技與能源的角力正在進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