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搖杯,端起涼茶罐:台灣人減糖新風潮

最近在Threads和Dcard上看到一波熱烈討論,不是熱門的新手搖飲,而是一款罐裝無糖涼茶爆紅話題。有網友說:「喝不下甜的手搖飲,涼茶意外救星!」另一則留言則點出健康疑慮:「前陣子醫生說台灣洗腎率高,跟手搖飲沒那麼直接關係,無糖涼茶倒是可考慮。」這股「從手搖到涼茶」,看似不起眼的飲品轉風潮,卻值得細細品味。

手搖飲後悔了嗎?暴雨淹水帶出的夏日那些「必須學會的生活智慧」

盛夏風暴狂炸南部,不少地方成了水漫金山。這場雨,不只讓路淹了,連鑽進喉嚨裡的手搖飲,也突然變得「不安全」了起來。就在朋友間 IG Story、Dcard 都在瘋傳警告:「淹水吧手搖飲先別喝!」這樣的社群熱點,讓人忍不住想從日常小事聊起——在這個疫情後、氣候反覆的年代,究竟我們的…

天天一杯手搖飲,膝蓋竟然變成「饅頭」?台灣人的飲料情節有多深?

最近,社群上熱烈討論一則頗具警示意味的新聞:一名23歲男子每天都必喝至少一杯手搖飲,結果膝蓋竟然腫成像饅頭一樣,診斷出痛風。這則話題不僅登上了各大新聞版面,如LINE TODAY和三立新聞網,網友們邊心疼邊反思,「我的飲料日常是不是也該調整改一改?」成了大眾最近的集體心聲。

手搖飲買一送一 與「每天一杯」的甜蜜負擔

前幾天,社群上出現一波熱烈討論:星巴克半價、手搖飲10元「買一送一」竟連續三天展開,讓IG、Threads和Dcard瞬間湧入飲料控大軍的慶祝與排隊戰況分享。幾乎人人都變身「揪團喝手搖達人」,但同時也有網友幽默地表示:「這波喝下來,膝蓋快腫成饅頭了!」這樣的甜蜜狂歡,為什麼讓大家這麼有感呢?

手搖飲下架風暴:當「飲料界的消失的黃金」成為共同的哀號

最近在 Dcard、IG 以及 TikTok 上,一則手搖飲品牌「某經典飲品下架」的消息刷爆了大家的版面。網友留言區滿是「50嵐、迷客夏竟然撤掉我最愛的巧克力系列!」「這波是要逼我變有錢人?」「手搖飲貴成這樣,我還喝不喝…」等痛苦又無奈的聲音。

一日一飲,月花千元?手搖飲背後的夏日生活儀式感究竟有多真實?

這兩天,社群上關於「上班族月花千元喝飲料」的討論熱度直線攀升。珍珠奶茶雖然熱銷,竟然連拿鐵也被點名「不是第一」——這讓人忍不住好奇,手搖飲背後的消費習慣,究竟在台灣人心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生活如此柴米油鹽,怎麼會砸錢到一個月買下這麼多飲料?這不只是消費行為,還是一種日常儀式感的投射。

連續手搖飲三天挑戰,健康到底撐不撐得住?

最近在IG和Dcard上,大家幾乎都在討論同一件事:手搖飲到底喝多少才算健康?有網友甚至曬出連續喝三天同一家手搖飲的照片,底下評論熱鬧,「飲料喝太多腎會受不了」、「無糖不等於健康,糖分陷阱太深」、「醫生都建議多吃鮭魚補充營養啦」……這話題火速登上了社群熱點,讓不少人點頭說:

「無糖」不是瘦身護身符?手搖飲糖分陷阱,看懂了才有救

最近滑IG看到一則超熱討論,大意是「點了無糖手搖飲,結果還是胖了怎麼回事?」一位網友默默PO出自己連喝三杯無糖飲料的照片,底下留言一堆人點頭:「我也是!」、「還以為無糖就健康咧」的聲浪越滾越大。原來,南台灣一名醫師最新研究指出,許多所謂「無糖」的手搖飲裡,配料添加了更多代糖或甜味劑,隱藏的熱量和糖分其實不輸加糖款,長期喝下去,很可能讓脂肪肝、糖尿病悄悄上門。

手搖飲買一送一,除了爽喝,大家是不是也默默在幫「夏日省錢術」加分?

這週手搖飲買一送一的消息霸占了IG、Threads和Dcard的版面,星巴克、鬍子茶、得正等熱門手搖品牌相繼推出短暫的優惠,引發一波「囤飲料大作戰」熱潮,甚至有人笑稱:「這可是夏天基本配備,錯過會後悔!」為什麼這檔活動能引發全台熱議?除了享受暢飲的快感,背後似乎透露了更多關於大家暑假生活的巧思與壓力。

便利商店變身小黑屋?街口支付停用潮,讓手搖控的錢包大吃一驚

這幾天,手搖飲控們在IG和Dcard上瘋狂討論:「街口支付竟然不能用了!」「怎麼連清心福全也停用了?」一時間,原本便利商店的付款體驗像坐上雲霄飛車,有點暈頭轉向。這股街口支付爆停用潮,除了攪亂你我日常買飲料的節奏,也讓大家開始重新思考:數位支付真的是那麼方便?還是有時候,我們還是離不開傳統的現金或其他支付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