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值得一點「儀式感」:從一杯咖啡到告別演唱會的溫柔註記

昨晚滑著社群媒體,朋友的 Instagram 限時動態跳出:「今天工作再忙,也要有這杯手沖咖啡的儀式感!」搭配著木質桌面、暖色燈光,和一杯飄散著香氣的咖啡,光看畫面都覺得時間彷彿慢了下來。這不只是一杯咖啡,更像是一種宣言,訴說著:生活再怎麼匆忙,也不能少了那麼一點「自我」。這股「儀式感」的風潮,悄悄地蔓延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成為現代人追求心靈秩序與生活品質的溫柔註記。打開 Dcard,最近關於「大家每天的儀式感是什麼?」的討論串引發熱烈迴響,底下留言千百種,從睡前的精油香氛、起床後的第一杯溫水,到通勤時固定聽的播放清單,都顯示了人們對於在平凡中創造特殊意義的渴望。這個現象之所以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正是因為它映照出我們在快節奏生活中,如何透過這些微小而確定的舉動,來錨定自我、感受存在。

低GI飲食未必健康?最新研究用4字破解台灣主食迷思

近年來,隨著健康飲食話題在台灣持續發燒,「低GI飲食」與「無糖飲食」成了許多人追求瘦身和提升健康的選擇。然而,這股風潮也讓許多民眾開始質疑:真的要嚴格避開高GI的主食嗎?無糖飲食又是否真有益長期健康?最近一篇新研究以簡單4字解答,迅速點燃討論熱潮,也讓不少追求健康的台灣人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飲食習慣。

168斷食法真的有效嗎?營養師破解網紅減重迷思,提醒這關鍵才是成功關鍵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168斷食法」成為許多想快速瘦身者的新寵。不少網友追求「一天只吃8小時、禁食16小時」,期待透過斷食達到身材管理目標。然而,近期有港女抱怨斷食一個月後不但沒瘦反而胖了6公斤,餐單公開還引來網友嘲諷,這讓不少人在嘗試前不禁猶豫:

慢性發炎竟藏在粽子裡?端午節吃粽子與腸道健康的祕密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桌上少不了粽子,美味的糯米包裹著各式餡料,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然而,吃完粽子後,有人卻開始出現腹脹、睡不好、焦慮等症狀,甚至體重急速上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近來一則關於「粽子引發慢性發炎」的報導引起熱議,背後關聯著台灣人深愛的節日美食與我們日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