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GI飲食未必健康?最新研究用4字破解台灣主食迷思
近年來,隨著健康飲食話題在台灣持續發燒,「低GI飲食」與「無糖飲食」成了許多人追求瘦身和提升健康的選擇。然而,這股風潮也讓許多民眾開始質疑:真的要嚴格避開高GI的主食嗎?無糖飲食又是否真有益長期健康?最近一篇新研究以簡單4字解答,迅速點燃討論熱潮,也讓不少追求健康的台灣人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飲食習慣。
Buff Press Room 增強新聞室增強你的資訊雷達!
近年來,隨著健康飲食話題在台灣持續發燒,「低GI飲食」與「無糖飲食」成了許多人追求瘦身和提升健康的選擇。然而,這股風潮也讓許多民眾開始質疑:真的要嚴格避開高GI的主食嗎?無糖飲食又是否真有益長期健康?最近一篇新研究以簡單4字解答,迅速點燃討論熱潮,也讓不少追求健康的台灣人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飲食習慣。
最近在IG和Dcard上,大家幾乎都在討論同一件事:手搖飲到底喝多少才算健康?有網友甚至曬出連續喝三天同一家手搖飲的照片,底下評論熱鬧,「飲料喝太多腎會受不了」、「無糖不等於健康,糖分陷阱太深」、「醫生都建議多吃鮭魚補充營養啦」……這話題火速登上了社群熱點,讓不少人點頭說:
最近滑IG看到一則超熱討論,大意是「點了無糖手搖飲,結果還是胖了怎麼回事?」一位網友默默PO出自己連喝三杯無糖飲料的照片,底下留言一堆人點頭:「我也是!」、「還以為無糖就健康咧」的聲浪越滾越大。原來,南台灣一名醫師最新研究指出,許多所謂「無糖」的手搖飲裡,配料添加了更多代糖或甜味劑,隱藏的熱量和糖分其實不輸加糖款,長期喝下去,很可能讓脂肪肝、糖尿病悄悄上門。
我們都聽過低GI飲食、無糖飲食被奉為健康飲食的金科玉律,尤其在台灣,外食族與減重潮流盛行,許多人拼命避開高GI主食,吃低糖、無糖標榜的飲食以求健康。但最近一則來自美國的最新研究,卻意外地點破這些流行飲食背後的迷思,提醒我們擁抱「全穀類主食」的飲食觀念,反而才是最健康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