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無人機數量倍增,國軍新世代武器布局如何改寫台海防衛格局?
今年8月的一則重大軍事新聞引起國內外關注:台灣國軍計畫自2025年起,將達成部署超過千架「軍用軍規」無人機的目標,成為亞洲區域內無人機規模最高的軍事力量之一。
Buff Press Room 增強新聞室增強你的資訊雷達!
從AI、電動車到太空科技,科技 Buff 幫你掌握最新科技趨勢與未來想像。穿戴裝置、手機新品、APP應用到網路安全、產業創新,通通一站式更新,讓你秒懂技術背後的改變與機會。不管是科技小白還是3C達人,科技 Buff 讓你輕鬆跟上時代的節奏!
今年8月的一則重大軍事新聞引起國內外關注:台灣國軍計畫自2025年起,將達成部署超過千架「軍用軍規」無人機的目標,成為亞洲區域內無人機規模最高的軍事力量之一。
近來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舞台上持續展現競爭力,尤其台積電領軍打國際盃,然而伴隨產業發展的,是人才供需與美國新一輪232關稅調查帶來的政策不確定性,讓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充滿挑戰與變數。
2025年8月初,美國宣布將於下週實施新一波關稅政策,尤其針對全球汽車產業設定更高稅率,隨之引發國際市場強烈震盪。台灣企業面對匯率貶值與關稅雙重壓力,普遍感受壓力倍增,不少產業警告斷鏈風險攀升。這場由美國主導的貿易調整,不僅重塑全球供應鏈,也深刻攸關台灣經濟未來走向,值得我們細細拆解其背後脈絡與可能影響。
蘋果於2025會計年度第三季公布的財報,不僅營收成績亮眼,iPhone與服務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更透露了蘋果在人工智慧領域持續加碼投入的野心。這份財報背後,不只是營運的數字,更映照出全球科技產業面臨的關稅壓力和轉型浪潮。
本週,半導體產業再度成為全球焦點,但焦點不僅是技術與產能的擴張,還有一項更為複雜的政治與經濟議題浮上檯面──美國「232條款」關稅調查即將公布,尤其聚焦於半導體產品。此調查結果極有可能導致對台灣輸美半導體課徵高額關稅,對台灣這個全球半導體重鎮帶來不小衝擊,值得所有關注科技產業與國際貿易的讀者深思。
近期美國對台灣新一輪20%關稅政策正式生效,引起產業界與市場的高度關注。此舉伴隨著台幣匯率的波動,形成雙重夾擊,尤其對於出口導向的台灣產業影響甚鉅。桃園市政府初步估算,這波關稅加上匯率變動,可能讓地方產業遭受超過1.2兆新台幣的營收衝擊。
近期,台灣科技業一大亮點莫過於華擎科技(3515)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及上半年財報,營收年增率高達120%,EPS超過6元,讓市場驚艷不已。尤其在全球經濟仍充滿不確定性,且美國持續施加關稅壓力的情況下,華擎這樣的表現為整個台股及科技供應鏈帶來難得的正面能量,成為投資人和產業觀察家關注焦點。
今年二〇二五年七月底,半導體產業圈吹來一陣振奮人心的消息:荷蘭半導體設備巨頭ASML正式獲得美國針對其半導體設備進口的15%關稅豁免。此一政策變化不僅影響全球供應鏈布局,更對台積電及三星等亞洲半導體巨頭在美國的建廠計劃,投下積極的助力。
今年7月底,有關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現況與發展,再度成為全球科技與投資圈熱議話題。這次討論的焦點不再是概念上的科技夢想,而是「從題材炒作到實際落地」,同時也揭示出人形機器人在未來三、四十年內帶來的龐大商機,以及中美兩大科技強權如何布局此一新興賽道。
2025年7月底,台灣兩大製造巨頭鴻海與東元同步宣布停牌,市場傳言兩者將策略聯盟,共同切入電動車與人工智慧(AI)領域,隨即引發相關概念股急速拉升。這不僅是台灣產業鏈一場重量級合作,更暗示著在全球電動車市場加速轉型的浪潮中,台灣製造業正積極尋求從傳統代工向高附加價值、智能製造跨足的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