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商業落地與未來五兆美元藍海機會
今年7月底,有關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現況與發展,再度成為全球科技與投資圈熱議話題。這次討論的焦點不再是概念上的科技夢想,而是「從題材炒作到實際落地」,同時也揭示出人形機器人在未來三、四十年內帶來的龐大商機,以及中美兩大科技強權如何布局此一新興賽道。
Buff Press Room 增強新聞室增強你的資訊雷達!
今年7月底,有關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現況與發展,再度成為全球科技與投資圈熱議話題。這次討論的焦點不再是概念上的科技夢想,而是「從題材炒作到實際落地」,同時也揭示出人形機器人在未來三、四十年內帶來的龐大商機,以及中美兩大科技強權如何布局此一新興賽道。
2025年7月底,台灣兩大製造巨頭鴻海與東元同步宣布停牌,市場傳言兩者將策略聯盟,共同切入電動車與人工智慧(AI)領域,隨即引發相關概念股急速拉升。這不僅是台灣產業鏈一場重量級合作,更暗示著在全球電動車市場加速轉型的浪潮中,台灣製造業正積極尋求從傳統代工向高附加價值、智能製造跨足的新機會。
近日,日產(Nissan)新款電動車Leaf在尚未量產前即宣布減產,成為全球電動車產業供應鏈動盪的最新縮影。這一變動的背後,是中國稀土管制政策加劇,全球半導體及電動車零組件產業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什麼一罐不起眼的稀土,會牽動產業巨輪?又將如何影響你我的消費生活,本篇帶您看懂這波科技與政策交織的影響。
今年六月,台灣精密製造業迎來令人矚目的雙重喜訊:jpp-KY(經寶精密)6月合併營收首度突破3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年增率高達94.27%。這不只是單一企業的勝利,更揭示了AI伺服器需求爆發與航太產業升級帶來的深刻產業變革,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其背後的趨勢和對台灣產業鏈的長遠影響。
隨著2025年5月底全球經濟局勢持續變動,台灣經濟也感受到多重壓力。尤其是新台幣匯率在5月26日突破30元大關的消息,震動了不少產業與投資人。這並非一般的匯率波動,而是反映出台灣對外經濟環境的複雜挑戰與結構性壓力,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2024年6月7日,日本《共同社》報導一則業界震撼彈:三菱汽車與台灣鴻海旗下電動車製造子公司Foxtron簽署備忘錄,計畫2026年下半年推出台灣製三菱品牌電動車,銷往澳洲和紐西蘭市場。這不僅是鴻海首度正式與日本主流車廠的合作,也是台灣電動車產業接軌全球戰略的重要里程碑。
近期台灣市場與全球經濟皆彷彿坐上雲霄飛車,特別是台幣匯率在2025年5月3日強勁升值,逼近30元大關,引起市場持續關注。與此同時,台美間也完成了首輪關稅磋商,這個消息無疑為兩岸與全球貿易情勢增添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