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廠與台灣新機會:從數字波動看產業巨變
AI工廠與台灣新機會:從數字波動看產業巨變近日,全球科技巨頭NVIDIA宣布與韓國建立「AI工廠聯盟」,再次將人工智慧(AI)產業推向浪頭,也讓市場對AI發展有了更具體的想像。這不僅僅是AI硬體軍備競賽的延續,更預示著AI技術將從實驗室走向全面應用,如同2025年11月3日科技新報的報導
Buff Press Room 增強新聞室增強你的資訊雷達!
AI工廠與台灣新機會:從數字波動看產業巨變近日,全球科技巨頭NVIDIA宣布與韓國建立「AI工廠聯盟」,再次將人工智慧(AI)產業推向浪頭,也讓市場對AI發展有了更具體的想像。這不僅僅是AI硬體軍備競賽的延續,更預示著AI技術將從實驗室走向全面應用,如同2025年11月3日科技新報的報導
2024年12月02日,全球科技版圖再次掀起波瀾。當大多數人還在討論智慧型手機的最新功能時,一場更深層次的科技競賽正於無形中白熱化。中國科技巨頭百度旗下自駕事業「蘿蔔快跑(Apollo Go)」宣佈,截至10月31日,其全自駕無人計程車單週乘車量已突破25萬趟。這個數字不僅直逼美國Alphabet子公司Waymo的付費乘車量,更預示著AI與自駕技術已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商業應用
2025年10月26日這一天,全球科技產業的目光再次聚焦在AI與半導體這對黃金組合上。從美股市場上AI概念股與相關ETF的齊聲上漲,到各大科技巨頭爭相強化其AI功能,無不宣告著這股浪潮正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席捲而來。對於身處半導體核心樞紐的台灣來說,這不僅是新聞頭條,更是深刻影響你我未來生活與產業發展的關鍵趨勢。
近期科技業熱議的焦點,莫過於人工智慧個人電腦(AI PC)引領的「全球大換機狂潮」。 根據Yahoo奇摩引述的消息,隨著2026年AI PC將迎來爆發性成長,台灣科技巨擘華碩(ASUS)已展現強勁動能,預告這波轉型浪潮正全面席捲而來。 這不僅是一次硬體升級的循環,更是牽動全球產業鏈,尤其是台灣半導體與資通訊產業命運的關鍵趨勢,其重要性不容小覷。
從Siri瓶頸到M5晶片:蘋果AI之路的硬核與軟肋
近期科技圈的目光,無疑再次聚焦在全球科技巨擘蘋果公司。一系列看似矛盾的訊息,勾勒出這家市值巨艦在人工智慧(AI)浪潮中的兩樣情:一方面是其核心語音助理Siri改版遭遇瓶頸、主管更替頻繁,引發外界對蘋果AI軟體戰略的擔憂;另一方面
人工智慧(AI)無疑是現今最熱門的科技關鍵字,然而,您是否想過這股浪潮正如何重塑我們的全球產業版圖,甚至悄悄改變了日常生活的樣貌?就在2025年10月18日這天,幾則看似獨立的新聞,實則勾勒出AI時代下,全球科技產業動盪而又充滿機會的真實樣貌,特別是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以及我們將面臨的深遠影
今日,一則來自歐洲的重磅消息,引發了全球科技產業的熱烈討論。荷蘭政府罕見地啟動了冷戰時期的緊急法規,接管了中資企業聞泰科技旗下、位於當地的半導體子公司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部分決策權。這不僅是地緣政治角力在科技領域投下的最新震撼彈,更揭示了半導體作為國家戰略物資,已成為全球科技新冷戰的核心籌碼。
近日國際財經新聞版面,被一則看似遙遠,實則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訊息佔據。 那就是中國再度傳出限制稀土出口,而美國前總統川普則強硬表態,若再次入主白宮,將以高達百分之百的關稅反擊此舉。 這項消息,來自奇摩新聞2025年10月13日的報導「中國限制稀土出口 川普100%關稅反擊!全球AI產業陷攻防戰」,不僅僅是地緣政治角力,更是一場未來AI科技發展的深層較量,台灣身處全球科技供應鏈的核心,必須嚴陣以待。
2025年10月12日,一則重磅消息震動全球科技圈,中國宣布擴大稀土出口限制,將五種新的金屬與半導體材料列入管制清單。 這不僅讓市場擔憂「衝擊全球半導體業 供應鏈恐停頓」,更點燃了美中科技戰線上的新一輪煙硝。 這項舉措,直接衝擊到台灣乃至全球的半導體產業命脈,值得我
2025年10月06日,一則則關於半導體與AI的新聞佔據了科技版面。從全球科技巨頭輝達(Nvidia)與富士通(Fujitsu)攜手開發AI半導體,預示著AI晶片領域的戰火升級,到台灣股市因半導體族群表現強勁而再創新高,這股由AI引領的科技熱潮正以雷霆萬鈞之勢,加速重塑全球產業格局。然而,這波看似勢不可擋的「淘金熱」背後,也隱含著詭譎的地緣政治風險、供應鏈重組的壓力,以及新科技應用落地時可能遭遇的現實挑戰,其影響絕非僅止於股價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