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雙雄爭霸,中國 AI 新局:揭示全球晶片競逐下的台灣關鍵角色

2024年12月02日,全球科技版圖再次掀起波瀾。當大多數人還在討論智慧型手機的最新功能時,一場更深層次的科技競賽正於無形中白熱化。中國科技巨頭百度旗下自駕事業「蘿蔔快跑(Apollo Go)」宣佈,截至10月31日,其全自駕無人計程車單週乘車量已突破25萬趟。這個數字不僅直逼美國Alphabet子公司Waymo的付費乘車量,更預示著AI與自駕技術已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商業應用,成為全球科技國力角逐的最新戰場。

這項成就的背後,是中國政府對AI與自駕產業的龐大投資與政策支持。Apollo Go已在武漢、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多個主要城市投入商轉,並積極向海外市場拓展,觸及香港、杜拜等地。這不只是一項技術突破,更是中國在全球AI產業鏈上尋求話語權的戰略布局。與此同時,另一家中國自駕新創小馬智行(Pony.ai)也傳出計劃在香港上市,擬發行約4,200萬股股票,此舉無疑是為未來的競爭儲備更多銀彈。美中在自駕領域的「東西雙雄」格局已然成形,其發展脈絡不再限於技術本身,更牽動著國家產業發展與地緣政治的敏感神經。各地監管環境逐步放寬,預示著2025年將成為無人駕駛量產化的關鍵觀察期。

自駕技術的崛起,宛如一面鏡子,映射出當前全球最核心的科技趨勢:晶片實力即國力。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於2024年12月01日觀察到,全球股市正由半導體驅動,印證了「晶片力就是國力」的論點。無人自駕車需要處理海量的即時數據,從感測器資料到導航、決策,每一環節都離不開高效能運算晶片的支援。這股對算力的爆炸性需求,直接帶動了高頻寬記憶體(HBM)市場的爆發式成長,使得韓國SK海力士和三星電子等HBM巨頭業績長紅。日本的日經指數亦因半導體產業鏈的強勁表現,衝上歷史新高。台灣,作為「半導體關鍵五國」之一,在全球晶片供應鏈中扮演著無可取代的角色。我們的晶圓代工與先進製程技術,是所有先進AI應用(包括自駕車)得以實現的基石。這不僅關係到科技產業的發展,更影響著台灣在全球經濟與戰略上的地位。更進一步地,這股AI浪潮也刺激了電力基礎設施的革新,例如本土儲能新創格斯科技正積極搶進AI備援電力市場,確保資料中心與城市基礎設施的「備電不斷電」,這也是台灣為應對AI時代挑戰所做的實際努力。

展望未來,自駕技術的商業化進程與全球晶片產業的發展將持續相互牽引。台灣作為晶片核心供應者,肩負的責任與潛力不容小覷。我們不僅是這些創新背後的製造者,更是掌握全球AI未來發展命脈的關鍵推手。這場全球性的AI與自駕競賽,其影響已不僅止於交通方式的改變,更深入到國家經濟結構、產業戰略佈局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面對這股不可逆的趨勢,台灣必須持續深化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先優勢,並將技術語言轉譯為大眾語言,讓社會大眾更能理解這股浪潮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未來。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看懂新聞背後的趨勢與影響」,在瞬息萬變的科技洪流中,為台灣找到永續發展的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