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日產電動車合作抵近實現:台日科技工業鏈新篇章
2025年7月,日產汽車與鴻海集團的電動車合作傳出明顯進展,雙方正積極磋商,將藉由活用位於日本神奈川的追濱工廠進行電動車生產。這項合作被視為全球電動車產業供應鏈重塑的重要指標,也是台灣科技製造企業跨國布局的最新典範。
Buff Press Room 增強新聞室增強你的資訊雷達!
2025年7月,日產汽車與鴻海集團的電動車合作傳出明顯進展,雙方正積極磋商,將藉由活用位於日本神奈川的追濱工廠進行電動車生產。這項合作被視為全球電動車產業供應鏈重塑的重要指標,也是台灣科技製造企業跨國布局的最新典範。
2025年7月1日,科技界迎來一項重磅消息:小米正式宣布在其新電動車項目中導入台積電4奈米製程晶片。這不僅是小米在電動車領域的重大布局,也是台灣半導體產業持續引領世界尖端製程的重要象徵。為何這則消息值得關注?它讓我們看到台灣獨步全球的半導體技術如何成為新世代電動車智慧核心的關鍵推手,也顯示產業鏈合作的重要性與未來趨勢,深刻影響我們生活周遭的科技日常。
2025年6月末,全球電動車市場迎來戲劇化的變化。特斯拉在歐洲市場的銷量驟降,市佔率被壓縮至僅剩1.3%,顯示其「電動神話」正面臨強烈質疑。與此同時,福斯(ID.4、ID.5)積極搶攻台灣電車市場,而現代汽車集團純電車型全球銷量突破百萬,也展現出強勁的成長勢頭。
近期,電動車產業再度迎來重要里程碑——現代汽車集團宣布旗下純電動車在全球累積銷量突破百萬輛,成為市場上的關鍵玩家之一(來源:韓聯社 2025-06-29)。同時,德國福斯(Volkswagen)也慶祝生產出第100萬輛電動車,彰顯歐美汽車製造商對電動領域的積極佈局(來源:奇摩新聞 2025-06-28)。這股綠色浪潮不只是一場技術革命,更是全球能源與產業轉型的關鍵風向標,台灣作為科技重鎮,該如何把握機遇?
近期台灣與全球電動車市場的變動,再度成為熱議話題。從《臺中市加速電動車友善環境建構綠色低碳都心》(奇摩新聞,2025-06-23)指出的地方政府積極布建充電設施,到《高市議員李雅靜呼籲政府正視電池安全》(中華新聞雲,2025-06-22)反映的頻繁電動車自燃事件,交織出產業發展與安全管理兩大課題。
近期台股市場迎來一波「ETF換股」重要時刻,尤其規模高達1500億元的00713台股ETF出現大變動,引發市場關注。此消息剛於2025年6月17日釋出,成為當天投資圈熱議話題。這不僅是簡單的換股作業,更反映出台股結構性調整的脈動,也折射出台灣資本市場的成熟與活絡,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今年六月,全球電動車市場迎來了關鍵一役——中歐雙方的電動車價格磋商已步入最後階段,除了訂出「基本底價」的議題外,稀土供應也成為重點討論項目。這場談判不僅影響兩大世界經濟體的汽車產業鏈,更反映出全球在能源轉型與綠色科技投資上的新趨勢,值得台灣產業與消費者持續關注。
最近幾天,電動車產業又成為科技和財經媒體的焦點。台灣本地品牌MiBot以超低價策略參戰,首波預購已湧入2200張訂單,展現競爭企圖心。與此同時,東方巨頭中國新能源車銷量持續攀升,上月達成30%的增長,甚至積極布局歐洲,意圖挑戰Tesla在全球市場的霸主地位。
2025年6月初,印度政府宣布大幅降低電動車(EV)的進口關稅,企圖刺激本地市場與產業發展,此舉引發產業與市場的高度關注。全球電動車市場正迅速成長,印度此政策調整不僅反映其求變與雄心,也與目前全球新能源趨勢與地緣政治變動密切相關,值得台灣讀者深入理解這波變革背後的脈絡與影響。
近來全球電動車產業迎來一大轉折:鋰電池價格大幅下跌20%,創下七年來最大跌幅,這不僅讓電動車整體成本明顯降低,也推動電動車普及率進入新階段。對於深居半導體與製造鏈關鍵地位的台灣來說,這是值得特別關注的科技趨勢,而它背後的產業連鎖反應,正逐步顯影於市場與政策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