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聯名」變成一種日常:我們到底在買什麼?
早晨從便利商店買杯咖啡,順手拿了款聯名限定口味的飯糰,打開手機滑滑社群,滿版盡是朋友分享的各種聯名戰利品。從潮流服飾、電玩周邊到居家生活小物,甚至是打破次元壁的跨界美食,我們的日常,似乎已經被各種「聯名」給包圍了。這股萬物皆可聯名的熱潮,不只帶來新奇,更像一場集體參與的尋寶遊戲,每次點擊、每次掏錢,都好像在解鎖生活的某個隱藏成就。
Buff Press Room 增強新聞室增強你的資訊雷達!
不只關心新聞,我們更關心你的日常。生活 Buff 帶你掌握食衣住行育樂最新趨勢,從美食推薦、旅遊情報,到健康保健、育兒妙招、消費指南,實用又貼心的生活資訊天天上線。跟著 Buff Press Room,讓生活更有感、更有料!
早晨從便利商店買杯咖啡,順手拿了款聯名限定口味的飯糰,打開手機滑滑社群,滿版盡是朋友分享的各種聯名戰利品。從潮流服飾、電玩周邊到居家生活小物,甚至是打破次元壁的跨界美食,我們的日常,似乎已經被各種「聯名」給包圍了。這股萬物皆可聯名的熱潮,不只帶來新奇,更像一場集體參與的尋寶遊戲,每次點擊、每次掏錢,都好像在解鎖生活的某個隱藏成就。
走在台灣街頭,要說什麼風景最日常?恐怕不是便利商店,也不是機車瀑布,而是那幾乎三步一小店、五步一大店的手搖飲店。無論是上班族中午放飯,學生下課三五成群,還是情侶約會等待電影開演,手上那杯色彩繽紛、甜度冰塊皆可客製的飲品,早已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標配。
你滑開社群軟體,是不是也常被那些「自帶光芒」的臉蛋給震懾?Dcard 美妝版上,總有年輕人焦慮地發問:「這個痘疤怎麼辦?」「想打鳳凰電波要選哪家?」而 Threads 上,朋友們也樂此不疲地分享著自己「微調」後的心得,彷彿這已不是什麼需要遮掩的祕密,而是生活日常的一部分。這股從瓶罐保養品延伸到光電雷射的「變美」風潮,正悄悄地改變著我們對美的定義。
最近滑開社群平台,是不是常常看到那句熟悉的開場白:「這波聯名絕對要收!」無論是 IG 上,大家曬著手上那杯印著獨家圖案的咖啡;Threads 裡,討論著哪家便利商店又推出了限量款盲盒;又或是 Dcard 上,熱烈詢問著某某品牌和人氣 IP 合作的最新單品,從吃的、喝的到穿的、用的,鋪天蓋地都是「聯名」的訊息。就像今天看到的消息,艾多美利用AI技術開啟肌膚檢測革命,科技也能融入日常,但在消費面,這股「聯名」旋風更像是席捲你我荷包的甜蜜攻勢。我們不只是在買一件商品,更像是在搶一份生活中的「認證」,證明自己走在潮流尖
最近,社群平台上關於居家收納神器「洞洞板」的討論再度甚囂塵上。它曾是裝潢美學的代表,如今卻讓許多人愛恨交織。有人視它為居家佈置的救星,輕鬆打造網美風,也有人苦笑說它其實是「灰塵培養皿」和「雜物集中地」。這股對收納的執著,不僅反映了現代人對空間效率的追求,也藏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想像與現實之間的拉扯,尤其在這寸土寸金的時代,如何讓家舒適又美觀,成了全民課題。
週末,陽光灑進咖啡廳,一杯特調拿鐵伴著我滑開社群媒體。才沒滑幾則,Dcard 上一篇標題聳動的貼文映入眼簾:「約會AA制到底有沒有錯?」,瞬間點燃了留言區的戰火。這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每隔一段時間,這火花總能再燒起來,引發一陣又一陣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從茶水攤到高級餐廳,從情人約會到朋友聚餐,AA制這個詞,彷彿現代社交關係的探測器,總能精準地測出大家對於「付出」與「公平」的底線。這也讓我想到最近一則關於某位
今天一滑開社群,《NANA》聯名Vivienne Westwood的25週年限定封面躍入眼簾,美到讓人想原地尖叫。緊接著又看到日出茶太竟然也和《鬼滅之刃》聯名,杯身、周邊都超級可愛,Dcard上已經有人開始討論怎麼集點最划算。這些品牌聯名,究竟是怎麼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排隊熱潮與話題旋風呢?這不只是行銷手法,更像是一場大型的社會實驗,實驗著我們對新奇、對歸屬、對自我展現的渴望。它已悄然滲透我們的衣食住行,成為一股無法忽視的「生活顯學」。
清晨,鬧鐘響起,抓了手機滑開IG。螢幕上,友人曬出時髦的手搖飲照片,背景是質感極佳的自備環保杯,搭配窗邊灑落的陽光,畫面美得像是雜誌內頁。但轉頭看看自己桌上那堆疊如山的塑膠飲料杯,一股淡淡的「環保焦慮」油然而生。最近,便利商店的循環杯話題再度浮上檯面,一項調查顯示,其推廣成效僅獲得1.9分,更有超過五成民眾從未借用過。
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在 IG 或 Threads 上滑到朋友分享的早餐擺盤,簡單的吐司雞蛋,卻配上精心挑選的馬克杯和餐巾,陽光從窗外灑落,彷彿置身高級咖啡廳。下方留言區熱烈討論:「這根本是藝術品!」、「今天也要來一點儀式感!」。不知從何時開始,「儀式感」這三個字,悄悄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成為日常的必需品。這股「儀式感」風潮從何而來?或許是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當我們的生活被快節奏與資訊洪流淹沒,人們渴望從中找到錨點,一個能讓身心暫停、感受當下的理由。
昨晚滑著社群媒體,朋友的 Instagram 限時動態跳出:「今天工作再忙,也要有這杯手沖咖啡的儀式感!」搭配著木質桌面、暖色燈光,和一杯飄散著香氣的咖啡,光看畫面都覺得時間彷彿慢了下來。這不只是一杯咖啡,更像是一種宣言,訴說著:生活再怎麼匆忙,也不能少了那麼一點「自我」。這股「儀式感」的風潮,悄悄地蔓延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成為現代人追求心靈秩序與生活品質的溫柔註記。打開 Dcard,最近關於「大家每天的儀式感是什麼?」的討論串引發熱烈迴響,底下留言千百種,從睡前的精油香氛、起床後的第一杯溫水,到通勤時固定聽的播放清單,都顯示了人們對於在平凡中創造特殊意義的渴望。這個現象之所以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正是因為它映照出我們在快節奏生活中,如何透過這些微小而確定的舉動,來錨定自我、感受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