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日常點綴星光:那些我們「儀式感」上癮的瞬間

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在 IG 或 Threads 上滑到朋友分享的早餐擺盤,簡單的吐司雞蛋,卻配上精心挑選的馬克杯和餐巾,陽光從窗外灑落,彷彿置身高級咖啡廳。下方留言區熱烈討論:「這根本是藝術品!」、「今天也要來一點儀式感!」。不知從何時開始,「儀式感」這三個字,悄悄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成為日常的必需品。

這股「儀式感」風潮從何而來?或許是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當我們的生活被快節奏與資訊洪流淹沒,人們渴望從中找到錨點,一個能讓身心暫停、感受當下的理由。於是,從每天早晨沖泡一杯手沖咖啡、點燃香氛蠟燭,到假日探訪一間特色早午餐店,甚至是為普通的一餐擺設一番,都成了我們為自己創造的「儀式」。品牌也看準這份渴望,紛紛推出各種聯名商品來創造話題,比如 美妝品牌跨界聯名超萌IP,用可愛包裝滿足少女心,或是 Mister Donut 推出「雷神巧克力」聯名甜甜圈,讓平凡的消費行為也能增添幾分獨特感,彷彿買下的不只是一項產品,更是一份精心策劃的體驗。

我們為何如此容易被「儀式感」打動?或許是因為它滿足了我們對「特別」的追求。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追求效率與便利,但偶爾的「繞路」卻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喜悅。就像 深圳某茶飲店以「儀式感十足」的薑汁撞奶 成功吸引人潮,它賣的不僅是飲品,更是那份等待、觀察、品味的過程。更有趣的是,連那些看似嚴肅的時刻,也能被賦予「儀式感」的色彩。有人為了讓離婚過程更具意義,而堅持要有特別的儀式,就像 新聞報導中藝人蕾菈離婚後的「儀式感」,引發網路熱議。甚至一位 刮中百萬彩金的中年男,也偏愛特定號碼,因為那「重儀式感」。這些例子都說明了「儀式感」已經超越了表面形式,成為我們內心對生活的一種積極回應,一種自我療癒和賦能的方式。即使是去便利商店買杯飲料,也要尋找 「韓國人狂掃的台灣便利店隱藏款」,讓平凡的日常也能有點不平凡的趣味。

「儀式感」或許是我們在忙碌生活中,為自己保留的一塊心靈淨土,一片可以自由揮灑色彩的畫布。它提醒我們,生活不是只有生存,還有詩意。為自己創造一點儀式,不為取悅誰,只為讓平凡的日子因為多了一點專注與期待,而閃閃發光。下次,當你又想抱怨生活無聊時,不妨問問自己,今天,你為生活增添了什麼樣的儀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