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滑IG看到一則超熱討論,大意是「點了無糖手搖飲,結果還是胖了怎麼回事?」
一位網友默默PO出自己連喝三杯無糖飲料的照片,底下留言一堆人點頭:「我也是!」、「還以為無糖就健康咧」的聲浪越滾越大。
原來,南台灣一名醫師最新研究指出,許多所謂「無糖」的手搖飲裡,配料添加了更多代糖或甜味劑,隱藏的熱量和糖分其實不輸加糖款,長期喝下去,很可能讓脂肪肝、糖尿病悄悄上門。
這個現象背後的真相,不只有甜度調整的誤會,還牽動著我們對健康、便利與滿足感的矛盾心態。
手搖飲文化早已成為台灣日常生活一部分,不管是趕上班的早晨,還是午後和朋友的約會,幾乎手搖杯是必備配件。
近年健康意識抬頭,無糖、少糖成為許多人的首選,但這個看似健康的選擇,卻被醫師們打了一劑冷水。
根據7月17日《聯合新聞網》的報導,醫生透露「無糖」飲品裡往往含有人工甜味劑和添加物,且部分店家因迎合消費者需求,為了保持口感,無糖飲料配方裡反而有較多牛奶、奶精和果糖,糖分和熱量反而不比加糖低。「糖分陷阱」就這樣藏在透明杯中。
尤其在炎熱夏天,喝上三杯手搖飲不稀奇,有網友在Dcard分享自己每天都要來杯無糖綠茶,結果體重依然直線上升,「我真的喝無糖耶,怎會胖?」這段話真的是許多人的心聲。
為何會有這種狀況?除了店家配方的「無糖陷阱」,更深層是我們對甜味的需求難以割捨。
糖分不只是味覺享受,更像是情緒調節的救命圈。忙碌生活中,一杯有甜味的手搖飲,不只是喝水,更像是給自己的一次小獎勵和放鬆。
這種心理需求與健康意識的交織,就是當代台灣人生活裡的縮影。
社群上如果你留意,常常看到有人曬出「我喝無糖卻胖」的感慨,也有人分享「醫生說無糖可能比加糖還隱藏熱量」,這些討論讓人感覺健康和方便之間,其實充滿糾結。
有趣的是,這股「無糖卻胖」的悖論,還引發了不少幽默回應:
—「難怪我無糖拿鐵越喝越壯,原來是密藏高熱量!」
—「請問無糖紅茶是假的嗎?」
這些留言無不反映出大家對於無糖飲料的矛盾心態和對健康的困惑。
在這個夏天手搖飲旺季,當你再次掏錢點了那杯標榜「無糖」的飲料,別忘了,不是每個無糖都天然健康。
如果真想瘦身或控糖,或許還是得多喝點水、多吃點鮭魚,換個角度從飲食整體下手,而非盲目相信「無糖」標籤。
這也提醒我們: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好或壞,只有更真實的選擇和更貼近自我的理解。
下一次嗜甜的慾望來襲時,會不會想停下來問問自己:「我是真的想喝無糖,還是只是想要那種甜甜的療癒感?」
資料來源:
手搖飲點無糖就健康了?醫提醒「糖分陷阱」:數年後讓你糖尿病、脂肪肝 – 聯合新聞網
「無糖」也會胖!醫揭手搖飲「最甜元凶」 害得糖尿病、脂肪肝 – MSN
Dcard手搖飲無糖討論串(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