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走進手搖飲店,點單的聲音似乎都變得謹慎了起來。從前那句擲地有聲的「全糖!大冰!」如今已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落的「微糖」、「一分糖」,甚至大膽的「無糖」。這股「無糖風潮」正席捲台灣,甚至連衛福部長石崇良都在 2025 年 9 月 9 日針對手搖飲的含糖量表達關切,表示將請國健署研議少糖少鹽標準,這不只是一場關於健康的宣告,更像是對全民日常飲食習慣的一次温柔提醒,究竟我們與這杯熟悉的甜,產生了什麼樣的新關係?
台灣作為手搖飲的王國,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琳瑯滿目的飲品店,對許多人來說,那不只是一杯解渴的飲品,更是生活中的「小確幸」與「儀式感」。從珍珠奶茶風靡全球,到各種水果茶、奶蓋茶推陳出新,手搖飲早已融入台灣人的血液。過去,大家對甜度的選擇總是豪邁,全糖、半糖是主流,彷彿那份濃郁的甜味,才能徹底釋放壓力、慰藉心靈。然而,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以及社群媒體上越來越多的飲食分享,大家開始意識到過多糖分帶來的潛在風險,例如肥胖、糖尿病等議題。從 Dcard 或 Threads 上,經常能看見「今天點了微糖,但我還是好想喝全糖喔」或是「看著朋友都點無糖,覺得自己點半糖好罪惡」之類的貼文,這些留言都顯示了人們在享受與健康之間的兩難。
為何這份「無糖」的趨勢如此有感,甚至引發全民共鳴呢?這不僅僅是媒體報導或專家呼籲,它更反映了我們對自身健康與生活品質的更高要求。當一杯「全糖」手搖飲帶來的歡愉逐漸被罪惡感取代時,人們開始在心裡掙扎。這種「甜蜜的拉鋸戰」表現在每個點單時刻,像是自我克制與口腹之慾的拔河。我們渴望那份熟悉的甜味撫慰,卻也害怕日積月累對身體造成的負擔。這不只是一場個人選擇的進化,更是一場集體的意識轉變。許多人發現,當改點微糖或無糖後,更能品嚐到茶葉本身的香氣、水果的天然酸甜,彷彿開啟了味蕾的新世界。這種清爽的體驗,意外地讓手搖飲從單純的「快樂水」晉升為「質感飲品」,滿足了現代人追求健康又不失品味的雙重需求。
這股由衛福部長石崇良所倡議的「無糖風」或許只是個起點,它引導我們更深入思考生活中的每個甜蜜瞬間。手搖飲的甜度標準或許將來會更加明確,但我們與這杯「國民飲料」的關係,將不再只是單純的口慾滿足。在追求健康的路上,我們學會了平衡,學會了在享受與責任之間找到最適切的甜蜜點。未來,當你再次站在手搖飲店的櫃檯前,或許那聲「無糖」會說得更為堅定,因為你知道,這不只是對健康的承諾,更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選擇。
參考來源:
- 「手搖飲」吹無糖風! 石崇良:請國健署訂出標準 – 奇摩新聞,2025年09月09日。
-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倡「無糖手搖飲」 石崇良:請國健署訂標準 – 自由時報,2025年09月09日。
- 盼「無糖手搖飲」解決肥胖隱患 石崇良:將研議少糖少鹽標準 – 鏡週刊Mirror Media,2025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