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攜手三菱加速電動車布局:產業競合下的互利共生新典範
2024年5月初,日本三菱汽車宣布與台灣鴻海的子公司鴻華先進科技簽訂電動車供應備忘錄(MOU),計畫2026年推出以三菱品牌銷往澳洲及紐西蘭市場的純電動車。此消息迅速成為科技產業及投資圈熱議焦點,不僅彰顯傳統車廠在電動化轉型上的急迫性,也顯示鴻海在國際造車服務鏈中日益重要的角色。
Buff Press Room 增強新聞室增強你的資訊雷達!
從AI、電動車到太空科技,科技 Buff 幫你掌握最新科技趨勢與未來想像。穿戴裝置、手機新品、APP應用到網路安全、產業創新,通通一站式更新,讓你秒懂技術背後的改變與機會。不管是科技小白還是3C達人,科技 Buff 讓你輕鬆跟上時代的節奏!
2024年5月初,日本三菱汽車宣布與台灣鴻海的子公司鴻華先進科技簽訂電動車供應備忘錄(MOU),計畫2026年推出以三菱品牌銷往澳洲及紐西蘭市場的純電動車。此消息迅速成為科技產業及投資圈熱議焦點,不僅彰顯傳統車廠在電動化轉型上的急迫性,也顯示鴻海在國際造車服務鏈中日益重要的角色。
近來,日本電子大廠松下控股(Panasonic)宣布將進行全球大規模裁員,計畫裁撤一萬個工作職位,震撼產業界。這項於2025年5月10日公布的消息不僅展現出全球電子產業面臨的轉型壓力,也反映出供應鏈變化、市場需求減緩的複雜情勢。此事值得深入探討,因為松下身為台灣重要供應鏈的合作夥伴,其調整勢必牽動相關產業的結構與未來走向。
隨著社群媒體成為日常溝通的主要平台,有關「網路誹謗中傷」的現象愈來愈受關注。根據2024年12月由律師.com公布的問卷調查,竟有7%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曾經在社群媒體上實施過誹謗中傷行為,有趣的是,其中超過半數的人並未意識到自己當時的行為屬於誹謗中傷。
2024年初,機器人產業再度成為矚目焦點。華為、比亞迪、小鵬汽車和寧德時代等中國科技巨頭紛紛投入資源,積極佈局工業與服務型機器人。這股跨足機器人領域的熱潮,不僅揭示了企業尋求技術轉型的野心,也反映了產業融合與智慧製造升級的大趨勢,對台灣產業乃至全球製造供應鏈皆帶來深刻影響。
今天台股迎來不少焦點,尤其是光電股哲固(3434)成為市場話題的中心。短短三個月內股價翻漲116%,但近日卻接連跌停,成為弱勢股之首。這種劇烈的股價波動不僅吸引投資人注意,也反映出科技產業中光電領域所面臨的機遇與風險,是台灣科技股市場的一面鏡子。
今天的科技話題鎖定在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最新研發的「中翔無人機」系統。這款具備長滯空飛行和多感測器融合的無人機,不僅成為我國防重要的戰力支柱,也在民生領域展現多樣應用潛力。
2024年5月28日,高雄高等法院將就一樁纏訟逾四年的Gogoro電動機車車架斷裂民事案做出重要判決。這起案例不只是消費者與大企業間的權益爭議,更揭露了台灣新能源機車產業在產品品質、安全監管及企業責任面前的深層問題。
今天,台灣迎來一項結合尖端科技與睡眠醫學的創新產品——美國HEKA AI智能床墊正式在內湖紐約家具設計中心發表。這不僅是一張床墊,更是利用AI技術重新定義「好眠」的嘗試,攸關每個現代人都迫切需要的睡眠品質提升,因此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今年五月,環球晶位於美國德州的新廠正式啟用,成為美國首座量產12吋先進製程矽晶圓的製造基地。這不僅是環球晶國際布局上的重大里程碑,更是美國半導體產業加速復興的重要信號。隨著全球晶片供應鏈重組的浪潮持續,美國在台灣企業的投入與帶動下,正試圖填補長期以來的產業空白,這次動態值得所有關注科技與產業趨勢的台灣讀者深入理解。
當AI浪潮席捲全球,教育現場如何跟上這波科技變革?2024年7月9日,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舉行了全台首場規模完整的「AI與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成為台灣AI教育轉型的重要里程碑。面對生成式AI技術崛起,這場聚焦於「文明自動化」的跨域討論,不僅揭示AI對教育與文化的衝擊,也引領新世代重新思考人文素養的定位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