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關稅寒蟬效應:科技大廠的無聲掙扎與市場變局

近期,半導體關稅議題在科技圈內掀起一陣暗潮。儘管相關政策尚未明朗,但「寒蟬效應」卻已經深植業界心頭,許多企業對於談論這個敏感話題變得謹慎,彷彿一提就可能引發風暴。這不只是政策層面的懸疑,更是全球晶片供應鏈面臨的一場無形壓力。

HiNet 30年:從撥接到AI智慧,台灣如何借網路韌性迎戰未來數位新世代?

2025年,中華電信的HiNet正式邁入30周年。這不僅是台灣網路產業的里程碑,也揭示了台灣數位基礎建設如何從零開始攀升至全球頂尖的高速寬頻網絡。此次HiNet 30年研討會上,董事長簡志誠強調未來的三大關鍵——高速、韌性與智慧,代表不只是一條線上世界,更是台灣因應全球AI浪潮與氣候變遷挑戰的基石。

新台幣狂飆、全球關稅競局與港股上市熱潮:解讀亞洲科技與資本市場背後的競合趨勢

近日,台幣匯率飆升突破30元大關,帶動金融市場震盪不已,成為台灣社會關注的焦點。同時,中國A股企業紛紛計畫赴港上市,港股資本市場熱絡,反映出亞洲科技消費產業的資金布局變化。而美國持續對多國課徵關稅,影響製造業與科技供應鏈,這一連串科技資本與政策動態,值得深入剖析其所牽動的全球經濟脈動及台灣未來可能面對的挑戰與機遇。

貿易緊張稍緩、科技財報亮眼:全球經濟與台股動態背後的未來圖譜

近一週,全球市場出現難得的穩定與反彈。美國調整汽車關稅、與中國展開初步貿易談判,加上科技巨頭如微軟、Meta公布優於預期的財報,促成美股大漲。台灣股市也受惠外資買盤回流,半導體與電子類股表現出色。

半導體關稅風暴來襲,台灣科技鏈如何自處?

近期美國針對半導體出口課徵關稅的計畫,引發全球科技產業的高度關注。身為全球半導體製造重鎮,台灣業界不僅面臨市場變化,也將承受政策帶來的多重壓力。這場潛在的關稅風暴,將如何左右台灣科技供應鏈的未來?為什麼我們非得擦亮眼睛,理解這波產業脈動不可?

Sony 即將推出新一代旗艦手機 Xperia 1 VII,消息近期逐漸明朗。

Sony 即將推出新一代旗艦手機 Xperia 1 VII,消息近期逐漸明朗。該機已疑似通過美國 FCC 認證,並在 Geekbench 跑分資料庫中亮相,部分硬體規格曝光。最受矚目的是 Xperia 1 VII 有望重新搭載 4K HDR OLED 熒幕,延續 Sony 在顯示技術上的領先地位。處理器部分將採用 Qualcomm 最新的 Snapdragon 8 Elite,並配備 12GB RAM,符合當前旗艦機的主流配置。

華電動車龍頭與半導體實驗室啟用臺灣科技雙引擎,AI與能源政策齊頭並進的產業啟示

今天,台灣科技產業迎來兩大焦點:郭家耀強調華電動車龍頭地位的鞏固,以及中山大學新成立的半導體聯合實驗室正式啟用。這兩則消息不僅凸顯了台灣在電動車產業與半導體人才培育的持續發展,也映射出台灣在AI技術與能源政策上正穩步推進的重要戰略。

告別第三方Cookie:第一方數據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最近,我們在網路上追蹤的足跡越來越難被「看光光」了。從蘋果Safari到Firefox相繼封殺第三方cookie,像是昔日網路廣告的「間諜眼睛」逐漸失能。這個看似技術的小動作,背後暗藏著全球數據隱私風潮浪潮的漩渦,也改寫了行銷人的遊戲規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為什麼「第一方數據」(first-party data)會成為這場改變的關鍵焦點,以及背後的社會意義。

AI Agent的「飛輪效應」:下一個科技革命,真的能靠代幣和社群撐起來?

這幾天,加密圈裡一款名叫「山羊」(GOAT)的社交型AI Agent爆紅,讓不少人開始關注一個看似複雜但充滿潛力的議題——AI Agent如何從零散的工具,變成可以自我增長、長久活躍的生態系統。為什麼這件事現在值得談?因為台灣與全球科技發展都正面臨類似的挑戰,從純技術層面走向商業化與社群運營,而這個過程常被忽略,更常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