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追低GI、無糖飲食!最新研究揭示最健康主食的祕密

我們都聽過低GI飲食、無糖飲食被奉為健康飲食的金科玉律,尤其在台灣,外食族與減重潮流盛行,許多人拼命避開高GI主食,吃低糖、無糖標榜的飲食以求健康。但最近一則來自美國的最新研究,卻意外地點破這些流行飲食背後的迷思,提醒我們擁抱「全穀類主食」的飲食觀念,反而才是最健康的選擇。

為什麼這個話題突然爆紅?這則報導由MSN於2025年7月13日刊出,標題為「哪種主食最健康?最新研究4字解答!別再追求低GI、無糖飲食」,迅速在社群平台與健康論壇引起熱烈討論。大多數閱讀者反應熱烈,因為長久以來,低GI和無糖飲食一直被視為減重和健康飲食的首選,但現在這項研究打破了這層刻板印象。這也讓許多正在努力節食控制血糖的人士感到困惑,反而開始重視更全面的飲食質量和食物的整體營養。

這股討論熱潮反映出台灣人普遍的健康焦慮與飲食習慣。現代生活忙碌,便利商店內各式無糖、低GI食品充斥,大家對主食的選擇更多是基於糖指數而非營養價值。長期被營養標籤牽著鼻子走,忽略了食物的完整性及多樣性。此研究強調「全穀類」主食的攝取更能提供身體所需的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並穩定血糖曲線,遠勝於只追求低GI或無糖的飲食模式。此外,對於忙碌的上班族、新北公務員這類壓力大群體(根據聯合新聞網2025年7月13日報導,新北公務員有高達65%壓力源自工作),維持血糖平穩與適當營養攝取有助提升整體心理與身體的承受力,也更能避免因飲食不均衡誘發的健康問題。

衛福部營養師指出,低GI飲食雖對穩定血糖有幫助,卻不能忽視食材的多樣與整體均衡,不應全盤否定傳統全穀類。尤其是在台灣飲食文化中,稻米及各類全穀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主食。鼓勵民眾選擇未經高度加工的全穀,搭配蔬菜和蛋白質,方能建立真正健康的飲食習慣。這項新研究也呼應了台灣健保署推廣的均衡飲食原則,避免過度追求單一指標如GI值,而忽略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

健康不應該是跟風的追逐賽,也許我們需要放慢腳步,聆聽身體真正的聲音。下次選擇主食時,不妨多花點心思瞭解那碗飯背後的真正價值。追求低GI或無糖食品是方向,但不必盲目絕對。健康飲食是全方位的生活態度,而非單點策略。您覺得,您的主食選擇真的符合自己的健康需求嗎?

參考資料:
哪種主食最健康?最新研究4字解答!別再追求低GI、無糖飲食 – MSN
新北公務員壓力大 65%源自工作 – 聯合新聞網
衛福部營養師相關健康指導(2025年公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