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7日,日本《共同社》報導一則業界震撼彈:三菱汽車與台灣鴻海旗下電動車製造子公司Foxtron簽署備忘錄,計畫2026年下半年推出台灣製三菱品牌電動車,銷往澳洲和紐西蘭市場。這不僅是鴻海首度正式與日本主流車廠的合作,也是台灣電動車產業接軌全球戰略的重要里程碑。當全球電動車市場正快速擴張,這場跨國協力透露出產業布局的深刻意涵。
過去鴻海布局電動車市場,一直被視為台廠從代工轉型一大關鍵,然而與日企結盟的進展相當曲折。鴻海原本有意與本田和日產合作,但在本田與日產合併談判破裂後,鴻海迅速轉向與三菱深化合作—這反映出日本汽車大廠間持續調整的策略重組。三菱以其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技術為優勢,授權日產在北美同步銷售新款電動車,形成三強聯盟態勢。鴻海的Foxtron負責開發並在台灣生產電動車,2026年正式推向亞太市場,甚至有意在日本和北美設廠,展現其全球擴張的企圖心。
這次合作蘊含了三大趨勢脈絡。首先是全球汽車產業「電動轉型」的加速推進。隨著歐美及亞洲政策大力支持低碳交通工具,尤其是美國通過完善的補助與法規,電動車需求暴增,車廠間成本與技術競爭白熱化。其次,台灣鴻海的進深不僅僅是代工,更瞄準電動車的系統整合與設計,試圖向上游轉型成具備品牌與技術主導力的整車商。第三,跨國聯盟成為電動車新戰局的標配:動力電池、軟體平台與製造基地的多方整合,台日合作能互補技術與市場資源,對打國際巨頭極具策略意義。
對台灣消費者與產業界而言,這不只是遙遠的産業新聞。未來三菱品牌電動車在台灣生產,不但優化供應鏈、創造在地就業機會,也可能降低成本,促使國內市場電動車多元化與普及化的浪潮提前到來。鴻海加速掌握電動車核心技術,亦為台灣打造全球製造基地注入新動能。這段合作的推進,也提醒產業應持續關注全球車廠間合縱連橫如何影響本地企業生態,尤其半導體、晶片等台灣優勢產業如何進一步結合車用需求。
然而,市場競爭依舊嚴峻。中國電動車業者強勢切入全球市場,歐美品牌紛紛布局自有軟體與自駕技術,台日合作能否抓住技術與供應鏈優勢,成為後續觀察重點。同時,三菱品牌形象及銷量表現將直接影響鴻海電動車計畫的延續性與擴大合作機會。2026年將是鴻海電動車布局一個重要的試金石,也呈現台灣製造在全球低碳經濟下的競爭力象徵。
總結來看,鴻海與三菱的合作不只是「一輛車」的故事,而是一場產業資源整合與轉型發展的新篇章。在全球電動車與低碳趨勢驅動下,台灣不再只是代工生產基地,而是攜手日本技術,透過跨國協作打開世界市場的關鍵角色。也期許這波合作能點燃更多台灣企業和產業的創新思維,迎接未來智慧製造與綠色轉型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