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常說「睡飽了才有力氣賺錢」,但現代社會壓力大、生活節奏快,許多人夜夜輾轉難眠,從工作族到學生都深受其擾。近年來,失眠議題成為社群熱點,不僅因睡不好影響身心健康,也讓許多民眾不得不花大錢購買保健食品或高價睡眠輔助產品,沉重負擔引發關注。
失眠之所以成為熱門話題,與近年疫情改變生活型態、工作模式息息相關。根據2024年5月《聯合報》報導,台灣因疫情加速遠距工作,許多民眾面臨作息紊亂,加上心理壓力未減,失眠人口顯著增加。社群平台上,有不少用戶分享自用的助眠商品或心得,如睡眠APP、精油、安眠枕,但討論熱度也揭露了焦慮與不確定感的擴散。此外,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亦指出,成人有超過三成曾經歷睡眠障礙,且此議題在年輕世代特別普遍,成了全民健康的重要挑戰。
為何失眠會觸動這麼多人?除了生理影響外,心理層面的緊繃是核心。現代人習慣一心多用,手機滑不停、工作壓力大,導致大腦無法真正放鬆。社群上頻繁討論的睡眠產品,也反映出「速效」心態與尋求解決方案的迫切。這不僅是一種健康警訊,更是生活習慣變遷的縮影。以往人們會透過運動、戶外活動調節身心,但城市生活的限制與疫情封控讓這些方法受阻,加上對品質生活的高期待,失眠成了焦慮的折射鏡。從某種意義上說,失眠也是現代人對身心失衡的無聲抗議。
台灣醫師江明宗於《早安健康》分享:「面對失眠,建議從調整生活作息、避免刺激性飲料、降低藍光暴露開始,而非盲目依賴輔助產品。」衛福部也強調,持續睡眠困擾超過三個月者,應及早就醫,避免演變成慢性疲勞症候群或其他心理疾病。此外,建立穩定的睡眠環境與固定的睡前儀式、適度運動,是被多項研究證實有效的助眠策略。透過科學的照護,能真正改善睡眠質量,擺脫「借助保健品」的惡性循環。
失眠問題帶給台灣社會的影響不只是健康,還映照出台灣人生活壓力的現況。未來如何在忙碌與健康間取得平衡,是每個人該思考的課題。你是否曾因失眠而影響白天的工作效率?又是如何嘗試改善的呢?願我們能從日常小改變開始,真正照顧好身心,遠離失眠困擾。
引用來源:
台灣失眠人數攀升 疫情、生活壓力是主因-聯合報 2024/05/25
江明宗醫師談如何科學改善失眠-早安健康 2024/05
國民健康署 睡眠健康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