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AI熱潮持續沸騰的當下,一家台灣新創公司艾知科技吸引了全球目光。他們開發出一款能在無GPS環境下,自主飛行並進行影像偵察的AI無人機,不僅獲得和碩領投近2億元新台幣的投資,更準備進軍美日等國際市場。這不只是一次單純的募資新聞,更反映出全球科技與國防產業的新趨勢,也關係著台灣在國際供應鏈及科技創新上的關鍵位置。
從2018年起,艾知科技便開始在無人偵查機領域深耕,尤其是在AI視覺辨識及導航演算法上下苦功。他們的技術核心是克服了傳統無人機嚴重依賴GPS定位的限制,利用影像辨識結合衛星地圖進行定位,確保即使在被干擾環境下也能穩定飛行與監控,這對於現代軍事監控和救災工作有著極大價值。值得注意的是,艾知科技並未僅侷限於軟體演算法,而是花了六年時間自製硬體,包括電力系統和動力馬達,將續航力從一般市售無人機的30分鐘躍升至2小時以上,展現台灣硬軟整合的實力。
全球國防新創熱潮正在興起。根據Crunchbase資料,2024年國防領域募資達到30億美元,比去年成長了11%。美國川普時代以來,美中在科技和資金上展開明顯對抗,「去中化」的供應鏈戰略成為焦點。這讓美國軍方對台灣供應鏈及新創技術更為倚重,而台灣則以穩定的電子電機產業鏈反而占有優勢。像Skydio這類美國無人機廠商,也因烏克蘭戰事及政策轉變而轉向台灣尋求支援。艾知科技的創辦人李芷婷直言,台灣最需加強的是「說故事」與品牌建立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讓世界級客戶下單,信任台灣技術。
這股國防新創浪潮,也正巧融合了AI、邊緣運算及半導體產業趨勢。艾知科技的無人機搭載AI,現場即時處理影像,不完全依賴雲端,這正切合當前資安要求與低延遲需求。此外,他們的Cyberdrone第二代產品更是軍民兩用,從軍事偵察到消防、警察巡邏等各種場景都適用,展現出科技結合社會應用的多元面貌。這也呼應了近期AI與智慧製造火熱討論,技術如何下沉到生活與公共安全層面,是未來發展重要方向。
然而,除了技術與資金外,台灣「故事力」不足造成的市場推廣壓力,仍是挑戰。從社群話題如《魷魚遊戲》第三季話題熱度到科技新創的品牌營造,兩者看似南轅北轍,實則都是「如何吸引並留住目光」的關鍵。艾知科技不僅找了美國代理商,更積極參加國際展會,以期打造國防品牌。這對於有志在全球舞台打造台灣硬體、軟體一條龍能力的科技新創,是實務層面最值得學習的關鍵。
總體而言,艾知科技的成功故事並非偶然,而是全球科技、政治與產業趨勢交織的縮影。它提醒我們,在AI風潮滿天飛的同時,還有一個更加玄妙、具備實戰及社會價值的技術賽道正在孕育。台灣若能持續強化軟硬體整合實力、投入國防及民用多元場景應用,再輔以說故事和國際觀,無疑將在下一波全球科技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未來,除了看AI誰厲害外,還要留意科技如何真正落地,改變戰場、救災與生活。
參考來源:
沒裝GPS也能自主飛行!艾知科技「AI偵查無人機」進擊軍用商機,獲和碩1.95億投資(Yahoo新聞,2024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