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手搖杯,竟是現代人的微型社交競技場?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只是想解個渴,卻發現平常光顧的手搖飲店,竟然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從板橋新開幕手搖飲店門口白天排到晚上的人龍,到高雄「隨便泡」超夯的在地神話,這些「排隊風景」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買賣行為,成為台灣日常街景中,最生動的消費現象之一。這不僅僅是味蕾的誘惑,更是社群時代下,我們追求生活儀式感與歸屬感的縮

影帝影后也難逃一劫!當韓劇「最爛榜」出爐,究竟是觀眾變嚴格,還是市場太現實?

這幾天娛樂圈最熱議的話題,莫過於年度「最爛韓劇榜」的公布了!榜單一出,簡直像是投入一顆震撼彈,直接炸出了一堆驚訝與不解。因為這次中槍的,可不是什麼默默無名的小製作,而是有著李敏鎬、全智賢這些頂級影帝影后坐鎮的大劇。不禁讓人想問,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原本應該是收視保證的作品,跌落神壇,甚至被觀眾無情評為「最爛」呢?這個現象背後,肯定藏著不少值得我們深思的娛樂產業小秘密。

AI雙翼齊飛:台灣半導體與智慧製造,如何再創全球科技新局?

這幾日,科技新聞版面熱鬧非凡,從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再次力挺台灣半導體的重要性,到國內產業龍頭積極擁抱AI驅動智慧製造的浪潮,都揭示了一個清晰的趨勢:AI已不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此刻正深刻影響台灣經濟與每個人的關鍵力量。這股趨勢不只關乎晶片,更涵蓋了產業轉型、人才培育與全球競爭力的重塑。談到台灣科技,半導體無疑是全球矚目的焦點。

輝達五兆市值與貝瑞做空AI:市場冰火兩重天,台灣經濟如何應對?

在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舞台上,科技巨頭的一舉一動,總是牽動著無數投資人的心弦。就在昨天,全球科技界傳來重磅消息。人工智慧(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市值一舉突破五兆美元大關,再創全球企業新紀錄,無疑為這波AI狂潮再添一把火。然而,就在同一天,市場也傳出股神巴菲特的愛將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旗下基金大舉做空AI概念股的消息,引發全球科技板塊的一波修正潮,讓原本高歌猛進的市場情緒,蒙上一層陰影。這般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不僅讓許多投資人感到錯愕。

產後瘦身秘訣?益生菌真能助你甩肉33公斤?

社群媒體上,女明星們產後恢復窈窕身材的故事總是格外引人注目。當韓國女星金多藝高調分享她如何在產後短短時間內成功甩掉33公斤,並將秘訣歸因於「益生菌與飲食調整」時,許多新手媽媽們的心弦都被撥動了。她們一邊羨慕著,一邊盤算著,是不是只要照著做,就能找回產前的自信與美麗?這種期待快速變身的心情,在充斥著各種「速效」資訊的網路世界裡,顯得更加焦慮而普遍。

當「聯名」變成生活顯學:從杯緣子到潮鞋,是什麼讓我們一再買單?

在瞬息萬變的社群時代,日常觀察成為我們書寫的基石。今日,我們將聚焦於一個你我生活週遭,既平凡卻又充滿趣味的現象:聯名熱潮。從超商飲料到名牌精品,台灣人對「聯名」這兩個字,似乎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執著與熱愛。當「聯名」變成生活顯學:從杯緣子到潮鞋,是什麼讓我們一再買單?在我們的生活日常中,似乎很難不與「聯名」這兩個字擦肩而過。從走進超商、翻開社群媒體,到逛街時櫥窗裡的展示,各種品牌聯名商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星光濾鏡破裂?那些年我們追的「大咖」韓劇,怎麼會踩雷上榜?

嘿,追劇人,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在 2025 年 11 月 9 日這天,被一則新聞嚇到差點從沙發上摔下來?韓媒竟然公布了年度「最爛韓劇榜」,更震驚的是,榜單上那些響噹噹的名字,居然是我們心中的男神、女神!這根本是韓劇宇宙的「期末考成績單」,而且還有幾位大明星被當,實在讓人想大喊:「這不科學!」但話說回來,這份榜單背後,是不是也偷偷透露了觀眾口味的轉變,以及韓劇產業正在面臨的新挑戰呢?

當半導體遇上地緣政治:從安世事件看全球供應鏈的脆弱與韌性

今日,全球科技新聞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半導體產業鏈的角力上。一則關於「安世半導體大陸廠將恢復供貨」與「中國放寬禁令 德國廠商獲准再次出口安世半導體晶片」的消息,看似為全球車廠帶來一絲喘息空間。然而,在這表面的「和解」背後,我們看見的卻是地緣政治角力如何深入影響高科技供應鏈的脆弱本質。

「護國神山」發紅包的歡樂與央行穩匯的兩難:一場甜蜜的經濟角力

台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日前傳出喜訊,總裁魏哲家大手筆宣布,將對全球每位員工加發新台幣2.5萬元的特別獎金。這筆總額近19億元的紅包,不僅讓員工們士氣大振,也再次擦亮了「護國神山」的招牌,彰顯其在全球經濟版圖中的關鍵地位。然而,就在這片歡騰之中,台灣的中央銀行卻正為美方即將公布的匯率報告而深陷兩難,力圖在維穩匯率與避免觸及美國「匯率操縱國」標準之間取得平衡。這兩件看似獨立的事件,實則勾勒出台灣經

當AI遇上醫療:微軟「超級智慧」團隊,能解決你的看診焦慮嗎?

您是否曾有過這樣焦慮的經驗?身體感覺不對勁,卻掛不到名醫門診,或是經歷漫長的等待只為了一個檢查結果,心裡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許多人甚至會先上網搜尋症狀,變成自己的「Google醫生」,然而,網路上的資訊真假難辨,反而可能加劇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