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則新聞成了社群討論的熱門話題——行政院災防辦科長竟然被爆出牽涉非法輸入醫美器材,還有連鎖反應牽涉醫美診所探頭重複使用,甚至有按摩後膿包滿腿的故事讓網友們大喊「真的假的?」(聯合新聞網報導,災防辦科長涉非法輸入醫美器材案 政院啟動調查)。這個新聞話題結合了按摩養生、醫美產業和社會倫理的複雜關係,也讓人不禁想起台灣人夏天那種夏日舒壓的「三角習慣」:按摩、醫美、還有暗自療癒的日常養生。
我們台灣人可真有趣,愛按摩已是司空見慣,小到全身肩頸穴位,大到足底排毒,大家都愛自己按一按。今年夏天,按摩可還真是避暑兼透氣的最佳解藥。但不幸的是,近期就有網友在TikTok分享花150元泰式馬殺雞的按摩,隔天竟然滿腿紅腫長膿包,醫生還提醒成為感染溫床,讓大家倒吸一口氣,笑中帶淚啊!(奇摩新聞,泰國小巷按摩「隔天滿腿紅腫膿包」)。這讓按摩兼養生的行為添了些驚嚇的成分。
同時,台灣的醫美風波也讓不少人對「鳳凰電波」等高價項目的利用產生警惕。這不是一般的保養,而是舉行了高端成果「探頭重複使用」爭議、行政院高官涉嫌非法輸入器材的烏龍戲碼,讓大家不只目光停留在按摩,更將焦點轉向「醫美市場的信任裂痕」。(MSN報導,鳳凰電波探頭重複使用新聞)。
從按摩膿包到醫美醜聞,為什麼我們會如此有感?台灣人花錢保養、舒壓,是一種「努力跟炎炎夏日鬥爭的生活哲學」。這背後不只是追求外表的光鮮,而是內心想要放鬆,渴望身體的舒適和精神的解放。同時,我們又很警覺「不得已收費要合理,安全和誠信不可少」的社會議題。大家在Dcard和IG上留言:「以前按摩是放鬆,現在也怕踩到雷」、「名人事兒一出,覺得醫美市場怎麼這麼黑」、「夏天想按摩放鬆,結果變整張腿是傷口,下次要多小心」。這些留言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
或者,這原本就是台灣生活的寫照:食衣住行由不得我們隨心所欲,連保養舒壓的選擇都要提防背後藏著的陷阱。熱天氣逼人,想用點按摩、醫美來拯救身心,卻又怕踩雷,成了夏日肉眼可見的「心理角力」。但比起遠距離的空調冷氣,這種揉捏、修整式的微物質療癒才是最真實動人的生活調味。
所以,下次你躺在按摩床上放空時,或是默默擠一滴精華液在手心,不妨提醒自己,
「夏日的放鬆,除了信任,一點兒審慎也不能少。」
你會選擇放心按摩,還是躲著那些爭議?這場關於夏日養生的小戰役,你怎麼參與?
參考新聞來源:
– 災防辦科長涉非法輸入醫美器材案 政院啟動調查
– 泰國小巷按摩「隔天滿腿紅腫膿包」
– 鳳凰電波探頭重複使用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