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退出氮化鎵市場,半導體產業供應鏈迎來再洗牌

今天半導體大廠台積電宣布將退出氮化鎵(GaN)市場,成為近期台灣半導體產業鏈中的一大變動。這一消息不僅引發投資圈熱烈討論,也顯示出台灣半導體在全球供應鏈中,正面臨策略調整與挑戰。

氮化鎵是一種關鍵的寬頻隙半導體材料,被廣泛用於高頻、高功率和高速運算領域,被視為未來5G通訊、高效能射頻與電動車等產業關鍵元件的基石。台積電過去幾年積極投入氮化鎵相關研發及生產,期望搶佔這個新興細分市場,但最新消息指台積電已選擇放棄該業務,將技術與產能釋出,由同業力積電接手。

這背後反映出半導體市場的高競爭與技術專精分工逐漸明朗。近年美國「大而美」法案的推動,加速半導體產業回流美國,台積電緊咬高階晶圓製造核心,選擇聚焦在更有利潤與規模的領域,放手較為邊緣的氮化鎵利基市場。力積電作為台積電的主要競爭者,則趁機吸納相關訂單與技術人才,強化自家射頻晶片布局。分析師認為,台積電此舉是布局全球半導體生產鏈的戰略取捨,短期可能使相關供應鏈及股價震盪,但長遠將有助於聚焦研發核心技術,提升競爭力。

全球晶片產業正歷經一波大洗牌,市場不僅要因應中美科技戰局的政治因素,也面對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的挑戰。從台積電退出氮化鎵市場,我們看到台灣半導體企業正在微調產品組合,因應包括AI生成內容、大數據分析等高值應用的晶片需求。尤其射頻晶片隨著5G及AI設備旺盛需求,市場規模持續攀升,而穩懋半導體近期也展現出高功率射頻芯片隨AI需求增長的強勁動能(來源:信傳媒:穩懋半導體避開中國殺價市場)。這顯示半導體公司將更傾向專注高度差異化與應用導向的技術。

對一般消費者而言,台積電此舉不會立即影響日常生活,但從中可窺見台灣半導體業務正隨全球政治經濟大勢調整供應鏈策略。從投資角度,力積電等次級廠商將吸引更多關注,牽動台股相關供應鏈波動。產業層面,這也提醒我們,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絕非只靠先進製程節點競賽,而是端視誰能掌握關鍵材料與應用技術,才能在供應鏈重組中站穩腳步。

總的來說,台積電退出氮化鎵市場,是大廠聚焦核心技術的典型案例,反映全球半導體產業結構持續調整。台灣的半導體企業必須善用政策支持與人才優勢,善用如《大而美法案》等政策紅利,強化自身技術深度與供應鏈控制力。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競爭,不僅是技術研發的競賽,更是策略選擇與資源整合的較量。對台灣科技業與投資者來說,保持敏銳洞察力,掌握產業脈動,才能在全球變局中掌握先機。

參考報導:
台積電退出氮化鎵市場!力積電轉單吃補強漲半根停板 – 聯合新聞網
穩懋半導體避開中國殺價市場 陳進財:高功率射頻隨AI需求成長 – 信傳媒
半導體美國製造 還有挑戰 搶時間、搶人、搶設備 –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