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競技場激戰升溫:從荷蘭間諜案到美中科技制裁,台灣如何守住關鍵地位?
在6月初的科技觀察中,荷蘭防長最新揭露中國對半導體技術的間諜活動明顯升級,連帶引發美國擴大對陸科技企業子公司的管制。這一連串事件不只揭示了全球科技供應鏈的敏感度,更折射出台灣作為半導體重鎮所面臨的地緣政治與產業挑戰,值得所有關心科技趨勢與產業安全的台灣讀者深度關注。
Buff Press Room 增強新聞室增強你的資訊雷達!
在6月初的科技觀察中,荷蘭防長最新揭露中國對半導體技術的間諜活動明顯升級,連帶引發美國擴大對陸科技企業子公司的管制。這一連串事件不只揭示了全球科技供應鏈的敏感度,更折射出台灣作為半導體重鎮所面臨的地緣政治與產業挑戰,值得所有關心科技趨勢與產業安全的台灣讀者深度關注。
5月30日,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競爭與合作格局掀起熱烈討論,尤其圍繞著「半導體民主供應鏈」的概念,聚焦台灣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與未來動向。《經濟日報》指出,台灣不應單押美國市場,須拓展多元合作夥伴,形成更為均衡的供應鏈體系。這一觀點引發產業與政策界的高度關注,也直接影響台灣科技產業的戰略布局。
2023年5月底,美國能源部宣布將於2026年啟用名為「道納」(Doudna)的全新超級電腦,該系統將採用輝達(Nvidia)最新的Vera Rubin晶片及戴爾(Dell)的水冷伺服器技術,未來將供超過1萬1000名科學研究人員使用。這不只是技術規格的升級,更是科學研究與國家科技實力攸關的重要里程碑,值得台灣讀者關注,因為這將深刻影響全球半導體發展與AI應用趨勢。
近期,台積電在德國慕尼黑成立晶片設計中心的消息掀起業界熱議,這不僅彰顯台灣半導體製造龍頭的全球布局,更反映歐洲在半導體自主化路上的積極腳步。台積電於2025年5月正式宣布,其位於德國慕尼黑的新晶片設計中心即將在第三季啟用,著重於先進製程設計與區域客戶服務。
2025年5月,台灣半導體產業面對前所未有的多重壓力與轉型契機,成為本周科技市場討論的焦點。隨著中國低價半導體產品傾銷問題浮現,台灣不只要持續堅守技術領先,更必須尋求供應鏈韌性與布局的再調整,這對台灣電子業者與消費者將帶來深遠影響。
5月24日,全球半導體產業迎來一場關鍵轉折,舉凡「埃米時代」(埃米為晶片製程的前端製造巨頭)概念引發業界熱議,國際大廠以及跨國聯盟正集體調整策略,以強化供應鏈韌性並應對地緣政治風險。此一現象不僅反映出半導體技術的快速演進,也是全球科技競爭格局重新洗牌的縮影,對台灣身為全球半導體重鎮的角色有深遠影響,值得深入探討。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近日再掀波瀾,焦點聚集在台積電向美國商務部提出正式請願,要求豁免即將生效的半導體進口關稅。這不僅是產業利益的爭取,更牽動著台灣在全球科技版圖中的關鍵地位。隨著中國低價傾銷壓力加劇,以及各國積極強化供應鏈彈性,這場關稅議題揭示了半導體產業新時代的博弈與挑戰,值得所有關注科技與經濟發展的讀者深究。
近期台股持續展現強勁表現,根據2025年5月22日資料顯示,台股近一個月的漲幅居全球第二,僅次於少數市場,成為投資人關注的焦點。然而,在看似光鮮的背後,全球長期債券殖利率飆升、央行房貸利率創下16年新高,金融市場與民生層面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2025年5月20日,屏東科學園區正式啟動半導體供應鏈專區,這不僅是地方發展的一場盛事,更是台灣科技產業鏈化、南向政策具象化的重要里程碑。這項布局吸引了來自台積電等龍頭企業的加入,也與國科會、屏東縣政府緊密合作,凸顯半導體產業在台灣國家戰略中的關鍵角色。面對全球競爭與供應鏈重塑,這座專區的新啟動為台灣科技未來增添一股強大動能。
5月19日,台積電率領半導體供應鏈廠商正式進駐屏東科學園區,開啟南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新時代。這不僅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一大佈局,更是南部經濟與高科技發展融合的關鍵一步,值得關注。過去,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大多集中在北台灣,尤其是新竹科學園區,形成龐大且成熟的產業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