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與匯率夾殺,台灣機械與自行車業啟動減班、停產或做四休三

例如多家工具機與機械廠相繼調整生產時程,並指出匯率與新關稅是主要衝擊來源。 這個看似個別廠商的勞動調整,其實透露出供應鏈與貨幣雙重壓力正在同步放大。 從背景看,受全球貿易政策波動與美元走強影響,新台幣近期一度觸及約30.1元的濃縮壓力。 匯率走弱會放大進口原物料成本,而新關稅或提高出口成本,雙重作用

匯率、關稅夾擊下的台灣產業挑戰

新台幣在2025年08月18日以30.030元開盤,出現小幅貶值的訊號。同一時間,市場也在討論關稅變動與匯率波動如何夾擊台灣產業。這不只是匯率數字短暫震盪,而可能是牽動台灣製造業與就業的結構性議題。匯率與關稅的雙重壓力,最先打擊的是傳統出口供應鏈。關稅調整會讓原本利潤薄弱、價格競爭為主的中下游廠商更

台灣面臨匯率與關稅的雙重衝擊

台灣這幾天被一個「雙重夾擊」推上經濟檢視台。一方面是台幣匯率出現劇烈波動,今晨市場報價甚至開在新台幣30.030元附近。另一方面是關稅與國際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讓出口業者與勞動市場同時緊張。這兩股力量碰在一起,足以改寫企業利潤、產業競爭排序與一般家庭的荷包。要理解為何值得寫一篇專欄,先看最新動

新台幣貶值、關稅與供應鏈:台灣製造業的結構性挑戰

8月15日,新台幣在盤中續呈貶值走勢,週五以約30.01元作收,市場對匯率與關稅雙重壓力的擔憂升高。同一天,多家機械與光學業者公開表示,關稅政策未明與匯率波動已經開始咬緊毛利,部分廠商選擇調整產線到東南亞減輕關稅衝擊。這些看似零星的消息,為何值得寫一篇專欄?因為它們合在一起,正揭示一個對台灣製造

台灣央行在2025年8月14日宣布,第三季暫不升息,卻同步推出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引發市場熱議。

台灣央行在2025年8月14日宣布,第三季暫不升息,卻同步推出第七波房市管制措施,引發市場熱議。這個決定出現在全球利率分歧與匯率波動的背景下,因此值得一篇專欄來拆解它的含意與可能後果。首先把脈事件的來龍去脈。央行表示,本季維持利率不動,同時祭出新的房市管制,目的是抑制過熱的投機需求,並維護金融穩

關稅與匯率亂流對台灣產業的衝擊

不用將標題寫在文章開頭美國與部分國家宣布一波新關稅與匯率亂流,讓台灣產業在8月中旬陷入「夾心餅乾式」壓力。近兩日市場焦點不是單一新聞,而是關稅衝擊與新台幣匯動交互放大了企業成本波動。這值得一篇專欄,因為它不只是企業獲利的短期起落,而可能重塑供應鏈定價與就業結構。從背景看,這波風暴牽涉三條主脈絡:國際

美國可能再延後對中國關稅期限的消息,與台積電今(2025-08-11)召開董事會的市場焦點,成了今早開盤前的兩大熱點。

美國可能再延後對中國關稅期限的消息,與台積電今(2025-08-11)召開董事會的市場焦點,成了今早開盤前的兩大熱點。 美方是否在8月12日宣布再給90天緩衝,外界解讀與AI晶片、供應鏈安全緊密相關。 這件事值得寫專欄,因為它把「地緣政治的貿易槓桿」直接拉到台灣產業鏈的門口。 美國對華關稅的變動,

美國新一波「對等關稅」與新台幣近期走強,正夾擊台灣出口供應鏈與中小企業。

美國新一波「對等關稅」與新台幣近期走強,正夾擊台灣出口供應鏈與中小企業。經濟部在2025年08月09日召開座談,提出「4大措施、3項加值」協助約4.6萬家受衝擊業者應對關稅與匯率雙重風險。同一時間,市場也見到台幣短線升勢,央行與業者的憂慮同步升高。這不是一則新聞快訊,而是一場可能改寫台灣產業競爭格的

美國新增關稅:對台灣供應鏈、股匯與中小企業的衝擊與因應

美國總統再次宣布對多國加徵新一輪關稅,消息在2025年08月08日至09日間席捲全球市場。市場立刻出現供應鏈重組與股匯波動的討論熱潮。這件事值得寫專欄,因為關稅不只是貿易成本的瞬間調整,它有可能改變企業供應鏈版圖與國家競爭策略,進而影響台灣的出口、匯率與就業結構。回到脈絡:本波關稅範圍與幅度尚在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