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貶值、關稅與供應鏈:台灣製造業的結構性挑戰
8月15日,新台幣在盤中續呈貶值走勢,週五以約30.01元作收,市場對匯率與關稅雙重壓力的擔憂升高。同一天,多家機械與光學業者公開表示,關稅政策未明與匯率波動已經開始咬緊毛利,部分廠商選擇調整產線到東南亞減輕關稅衝擊。這些看似零星的消息,為何值得寫一篇專欄?因為它們合在一起,正揭示一個對台灣製造
Buff Press Room 增強新聞室增強你的資訊雷達!
8月15日,新台幣在盤中續呈貶值走勢,週五以約30.01元作收,市場對匯率與關稅雙重壓力的擔憂升高。同一天,多家機械與光學業者公開表示,關稅政策未明與匯率波動已經開始咬緊毛利,部分廠商選擇調整產線到東南亞減輕關稅衝擊。這些看似零星的消息,為何值得寫一篇專欄?因為它們合在一起,正揭示一個對台灣製造
今天最受矚目的科技大事,是美國針對半導體產品的關稅風波出現「暫時性緩和」,台積電被視為避開最嚴厲制裁的代表,市場情緒因而波動。 這個事件值得談,因為它不是單一企業的利多,而是一場交織技術、外交與供應鏈策略的博弈,直接影響台灣廠商的訂單、股價與國家籌碼。 脈絡與關鍵背景如下。近來美國檢視對外關稅政策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