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攜手鴻海+裕隆 力拚電動車國際競爭力,台灣製造迎來新契機

當日本三菱汽車宣布與鴻海旗下鴻華先進合作,由裕隆汽車負責量產,預計2026年下半年在澳洲和紐西蘭推出新款電動車,立即成為台灣科技與製造業的大事。不只是汽車業的單一新聞,更是一場關乎台灣產業升級與國際佈局的戰略棋局。此合作案揭示了台灣如何運用在地產業鏈優勢,搶占全球電動車供應鏈新藍海。

三菱汽車此舉背後,蘊含著全球汽車產業轉型電動化的浪潮脈絡。面對2030年前歐、美、澳等市場日益嚴格的碳排標準與消費者需求變化,三菱不再僅依賴自家設備或原廠製造,而是策略性組合鴻海的電動車技術開發能力與集團多年代工經驗豐富的裕隆汽車工廠產線,確保能快速且具成本效益地推動電動車上市。根據鴻海電動車策略長關潤透露,該款車型非常可能為Model B,並有望裝載優異的電動駕駛性能及先進車載娛樂資訊系統,將順應澳洲及紐西蘭市場特性與消費者期待。

這一合作折射出台灣在全球電動車產業的嶄新定位。過去台灣多聚焦於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汽車產業雖有代工能量,卻少有能掌握電動車開發設計,並能全方位生產的整車整合力。裕隆目前是台灣電動車量產實績第一的製造廠,並積極提升零件自製率及整合跨國合作平台。鴻海集團透過鴻華先進提出CDMS商業模式(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致力打造一個開放多元的平台,不僅吸引三菱,也期望將吸引更多國際車廠來台合作,推升台灣汽車產業生態系的國際化與高階化。這對於在地工廠就業與技術人才培育也將產生重大正面效應。

對於一般消費者與市場觀察者來說,這意味著台灣不再只是晶片與零組件的製造基地,而是從設計、研發到生產的電動車全鏈條方案提供者。面對全球能源轉型與氣候議題,這類能接軌國際標準且具競爭力的在地製造合作案,將增強台灣在新一代綠能經濟中的話語權與影響力。此外,隨著智能汽車與車聯網技術快速發展,三菱強調將配備先進資訊系統,台灣科技產業的AI與資通訊實力也將迎來嶄新應用場景,加速產業跨界整合。

不過,挑戰依然存在。全球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尤其中國市場及其科技巨頭快速發展AI Agent與智慧製造能力,更是台灣不可忽視的強敵。此外,地緣政治帶來的供應鏈波動與貿易限制,也需要台灣產業鏈持續韌性與戰略調整。此次鴻海和裕隆的合作固然是亮點,但台灣若要長遠坐穩國際舞台,必須持續在技術創新、產業整合以及國際合作上用力深耕。

這個合作案再次顯示,科技與製造並非孤立產業,而是相輔相成的動態生態。台灣既擁有鴻海這種跨界科技巨擘,也有裕隆這樣有豐富代工經驗與在地生產能力的老牌車廠,結合起來的能量足以突破區域框架,擴展至全球市場。未來兩年,隨著Model B投入市場,值得關注的是這樣的跨國合作模式,能否催生更多本土電動車新創與關鍵零組件產業的連鎖效應。對消費者來說,這也可能帶來更多價格合理、技術先進且具本土化特色的電動車產品,促進綠色生活的普及。

總結來看,三菱 × 鴻海 × 裕隆的三方合作,既是全球電動車產業鏈重組的縮影,也為台灣科技與製造業帶來新的發展坐標。它告訴我們,台灣的競爭力不在於單打獨鬥,而是在全球合作與開放生態中找尋「新的定位」與「新的機會」。疫情後的供應鏈重整,全球能源政策轉向淨零排放,以及台灣本身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都讓這樣的合作格外值得深思與關注。


資料來源:

三菱合作鴻海電動車!裕隆代工銷往大洋洲,為何能搶下這張國際訂單?|Yahoo新聞
東洋經濟週刊專訪鴻海電動車策略長關潤 (相關訪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