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s私訊功能大開卻一票人喊卡:到底誰想要這個?

Threads 新增私訊功能,原本爭議不小,結果一上線立刻引爆網友兩極神反應,這到底是社群變強還是「添亂」?作為一款原本主打公開討論、輕鬆交流的社交App,為什麼私訊功能會惹怒使用者,甚至有人直接喊「沒人要這個」?今天就來聊聊這個7月初台灣與國際社群炸開鍋的話題,看看到底发生了什麼趣事。

Threads這個社群平台自問世以來,原本以其直覺的操作與與Instagram上的億萬用戶基礎得到不少矚目。 不過,私訊功能的增設卻讓不少「脆友」們大喊受不了,台灣新聞如MSN報導〈Threads嗨推新功能!一票人卻想刪APP:沒人要這個〉提到,有不少用戶反應私訊功能限制多又用起來不順手,無法跟IG私訊一致,讓人直呼「還是跳回IG算了」。 另外,TVBS、蘋果仁以及自由時報等媒體也報導,Threads私訊需符合2條件才能使用,且沒有已讀功能,讓不少原本期待的人感到太陽很曬,乾脆嫌麻煩不開。 社群上甚至見到不少Threads用戶直接在Threads官方底下留言抱怨:不需要私訊,不需要繁複的聊天框,還有人揶揄這彷彿是「衰敗的開始」。 YouTube上也可以看到不少熱門留言吐槽:原本以為會是IG的下一代,但這私訊一上,感覺只會讓人想刪掉App。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麼多人反感這項新功能?這其實點出社群軟體特色的變化與用戶心理的微妙平衡。 Threads的誕生本質上是為了公開、簡單又輕鬆的對話環境,用戶習慣在這裡匿名式地「曬生活」和輕鬆交流。加上IG本身已經有很完整的私訊系統,造成Threads上的私訊功能反而被看成多此一舉,更何況它還有限制條件和沒有已讀等改變社交互動期待的設計,結果就像天氣猛吹熱風,讓大家嚷嚷著不想用。 這反映了現代社群平台用戶的多層次需求:一方面想要「快活自由」的公共討論空間,一方面又依賴強大順手的私聊工具,一旦兩者結合卻不順,容易造成使用者割裂感。 從這點再拉回娛樂圈,我們也看到明星與粉絲間的互動充滿著「公開表演」與「私密交流」的雙重面向。就如台灣媒體《ETtoday》粉絲討論盛況裡,明星IG限動的回應往往公開又親密,但若一不小心私訊功能體驗不佳,粉絲的互動熱情也會降溫不少。

再細想Threads這波多數用戶不買單的私訊升級,或許提醒了所有社群平台開發者一個關鍵:不要只看功能「有沒有」,更要識別用戶的核心需求與社群生態的本質匹配度。更進一步,像這次事件也說明了社群生態的多元性,沒有一款App能「全能包辦」——用戶喜歡平台不同面向,也會同時用好幾個App分別滿足不同需求,而強行把不合適的功能加進來,反成煩惱源。

最後,看看這波Threads私訊功能上線的爭議,讓我們不禁要問:你自己習慣在哪裡聊私訊?還是覺得公開社群的氛圍才是你的菜?社群工具越來越多,我們又該用什麼心態與姿態,把控自己的社交節奏呢?留下你在Threads或其他平台的使用經驗,一起來討論吧!

參考來源:Threads嗨推新功能!一票人卻想刪APP:沒人要這個 – MSNThreads開放私訊功能!2條件限制曝光 網友直呼不需要 – TVBS新聞網Threads也能傳私訊了!網友反應一面倒 – 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