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富邦人壽「核保智能助理」看AI人機協作新潮流:保險業的數位轉型加速器

在5月的台灣金融科技圈,富邦人壽宣布啟用「核保智能助理」系統,掀起保險業應用AI的新風潮。這個結合生成式AI(Gen AI)技術的工具,不只是提升核保速度,更讓人看見未來保險業與人工智慧共融、協同作業的藍圖。當資安、AI代理人與智慧製造等話題持續熱議,金融服務業的這波AI升級同樣不容忽視。

回顧近年,保險核保流程因需審視病歷與財務文件,長期受限於資料繁瑣與人工審查耗時的瓶頸。過去富邦人壽在2023年已率先導入AI推薦職業代碼系統,如今2025年再度升級,透過內建生成式AI的「核保智能助理」,能自動從大量文件中抽取關鍵資訊,快速生成摘要,讓核保員跳脫過往繁瑣任務。有別於完全自動化,富邦強調「人機協作」理念,核保員仍為最終判斷者,AI負責處理大量資訊,兩者合力大幅壓縮審核時間,據稱可省下近一半作業時長,降低遺漏與錯誤風險。

這場革新代表保險業數位轉型必須深度融合AI技術的人性化應用,而非盲目替代。隨著全球AI熱潮持續升溫,多數企業都在尋找「如何讓AI助力而非威脅」的平衡點。富邦的做法,體現了一種更務實也更智慧的路徑:利用生成式AI強化決策輔助,將員工從重複性、低附加價值的工作中解放,進而專注於需要判斷與經驗的環節。這種「增強智能」的理念,也符合當下追求兼顧效率與質量的行業趨勢。

換言之,這波AI賦能不只是保險業,更是金融與其他傳統產業數位化的必經過程。隨著台灣積極推動智慧製造與資安強化,AI應用在金融服務上的落地,將帶來更流暢且貼近使用者需求的體驗。使用者將可期待更快速的承保流程、更精準的內容審查,以及降低因人工作業錯誤產生的風險,整體服務品質全面升級。而在AI技術不斷進化的背景下,保險業的創新腳步也必須跟上,否則容易被數位浪潮邊緣化。

當然,這同時也提醒我們—機器和人並非對立,而是合作夥伴。保險業的未來,不是裁撤人力,而是重塑職場型態與能力結構。富邦人壽的核保智能助理,是本地業界領先示範,也是科技政策規劃者檢視產業發展軌跡的重要指標。掌握這樣的趨勢,不僅對保險消費者重要,也對各行各業的轉型決策帶來啟示。

面對生成式AI的快速進步,台灣企業如何善用這把「雙面刃」,讓AI成為助攻而非負擔,正是下一階段關鍵挑戰。富邦人壽用「核保智能助理」寫下人機協作的成功範例,也提醒台灣企業,唯有將AI視為加乘服務品質的工具,搭配持續的人才培育與流程再造,才能在這場數位浪潮中立於不敗。


資料來源:
富邦人壽「核保智能助理」賦能核保 AI協作加速承保時效 (Yahoo新聞, 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