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那幾天」不規則,許多婦女可能第一時間聯想到是否進入更年期,尤其是40歲以上的女性。最近在台灣,「月經亂了是不是更年期?」成為熱議話題,許多人因此忽略了更嚴重的健康警訊。近期就有臺中一位婦女因月經不正常長達半年,誤以為是更年期現象,後來確診為子宮息肉且貧血嚴重,這類案例引發了廣泛討論。
為什麼「月經不正常」會成為熱門健檢話題?原因在於隨著社會老化和女性健康意識抬頭,越來越多婦女開始關注更年期相關問題,而月經變化正是最明顯的表徵之一。根據最近中央社2025年5月7日報導,台中一名婦女月經紊亂半年,伴隨貧血症狀到院檢查,發現非單純更年期,而是因子宮息肉引發,需接受適當治療才能緩解症狀(台中婦亂經以為更年期貧血就醫發現子宮息肉| 生活 – 中央社 CNA)。
月經不規則成為許多女性焦慮的起點,部分主因是對更年期知識的普及不夠清楚,容易把所有異常都歸結於荷爾蒙變化。事實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指出,月經不正常不一定是更年期造成,子宮肌瘤、息肉、甲狀腺異常、貧血甚至壓力過大,都可能影響月經周期與量的變化(醫師提醒婦女經期不正常不一定是更年期 (圖) – 奇摩新聞)。
大家之所以容易被這個現象打中,正因為它折射出台灣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面臨的健康挑戰與心情寫照。忙碌的工作及家庭壓力常讓婦女忽視自己身體發出的警訊,而月經變化一旦錯過及時診斷,可能導致貧血甚至更嚴重的健康問題。特別是更年期婦女,常常面對睡眠障礙、焦慮與荷爾蒙波動等問題,誤判的風險不容小覷。此外,網路和社群媒體上的各種健康建議與迷思也讓信息更為混亂,反而增加民眾的恐慌。
在此提醒,月經出現異常時,除了留意自己年齡和身體狀況外,最重要的是謹慎就醫,盡早進行婦科檢查。衛福部建議,中年婦女應定期接受健康篩檢,包括婦科超音波與相關血液檢查,如貧血指數、甲狀腺功能等,以免錯過早期病變診斷。此外,調整生活作息、減少壓力與均衡飲食,也是維持經期正常不可忽視的關鍵。
整體而言,月經不規則不應被簡單貼上「更年期=正常」的標籤。更年期是一個漸進過程,醫師呼籲女性朋友們保持警覺,尊重身體的聲音,及早尋求專業診斷與協助,才能避免潛藏疾病所帶來的危害。你有關注過自己的月經變化嗎?面對身體的小變化,是否也該給自己更多的關心與耐心?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