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解禁後的「口咽健康隱憂」:你真的做好日常清潔了嗎?

從今年起走出台灣的口罩強制令,許多人重拾呼吸自由,卻也開始感受到口咽部的不適。口腔乾燥、咽喉癢痛、痰多等症狀逐漸成為熱門討論話題。有人說「拔掉口罩,好像也脫下了口咽的保護罩」,這說法不無道理。隨著疫情放緩,人們對口罩的依賴減少,口腔與咽喉的日常保健問題逐漸浮上檯面,成為值得關注的新趨勢。

這股「口咽健康憂慮」之所以在社群與新聞中爆紅,主因是突顯了疫情期間人們長期佩戴口罩的隱藏影響。根據國際牙醫協會報告,長期口罩使用後突然解除,口腔細菌環境可能失衡,導致口乾症與輕微感染增加。台灣多家媒體如《自由時報》於2024年6月15日報導,門診中出現更多因口乾症加重引發的口腔不適病患。這樣的情形不只讓民眾措手不及,也反映出口罩解禁後生活習慣未同步調整的問題。

許多人被這個現象打中,是因為它直接牽動日常生活中最親密的部分──口腔與呼吸道健康。疫情期間,口罩成為保護傘,口腔內微生物環境相對穩定,口水保持濕潤,也降低了外來病原的侵襲。如今「解罩」,許多人忽略了口腔清潔與保濕的重要性,甚至暴飲暴食、飲水不足,讓口咽黏膜失去原本的屏障功用。此外,精神壓力與焦慮也會影響唾液分泌,造成口乾舌燥。這些因素融合後,讓「口咽健康隱憂」成為日漸受關注的課題,也呼應了近期社群平台上不少人分享「解罩後喉嚨不舒服」的真實經驗。

面對這樣的變化,專家建議不能掉以輕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指出,口罩雖減少新冠肺炎傳播,但解除了保護罩後,保持正確口腔清潔、適度補充水分不可少。醫師黃靜怡在2024年6月14日的受訪中提到,「口腔是身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解罩後更應重視口腔黏膜的保護與維護,早晚刷牙之外,也建議定期使用含氟牙膏與口腔清潔劑。」此外,定期就醫檢查能及早發現輕微感染與黏膜病變,避免症狀惡化。這個「口咽健康議題」提醒我們,健康不只是一時,習慣和持續的自我照顧才是根本。

在口罩解禁的春天,換個角度看待「呼吸」,讓我們同時給口腔和咽喉一份貼心守護。忙碌生活中,別忘了給自己留下一點時間,用簡單卻有效的日常清潔與保濕,去呵護那條通往身體健康的重要通道。你今天有好好關心你的口咽健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