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臺灣的季節交替總讓人特別容易打噴嚏、流鼻水。
您是否也開始覺得身邊咳嗽聲此起彼落,擔心又到了流感活躍的季節呢。
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都會想起流感疫苗,希望它能成為健康的護身符。
然而,全球多地近期卻傳出流感疫情升溫的警訊。
與此同時,疫苗接種率卻出現下降趨勢,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不禁要問:流感疫苗,究竟還管不管用呢。
近期國際健康新聞頻頻提及流感的嚴峻態勢。
根據《Bloomberg.com》於2025年11月21日報導,一個被稱為H3N2 subclade K的新型流感變異株正在快速傳播,而令人憂心的是,今年的流感疫苗可能與這個新變株的匹配度不佳。
這無疑為即將到來的流感季投下了不安的陰影。
同時,歐洲的衛生監管機構也發出了緊急呼籲。
路透社在2025年11月21日的報導中指出,鑑於流感病例數提前激增,歐盟健康部門敦促民眾應立即接種疫苗。
面對疫情的變化,大型製藥公司也迅速作出反應。
NAI500於2025年11月21日發布消息,默克(Merck)公司以92億美元收購Cidara Therapeutics,便是對新型流感藥物寄予厚望,顯示出醫藥界對流感威脅的重視與投入。
這些訊息交織在一起,構築了一個充滿挑戰的流感季前景,也讓大眾對於是否接種流感疫苗產生了更多疑問。
為什麼明明流感威脅逼近,民眾的疫苗接種意願卻似乎不如預期呢。
這可能反映了後疫情時代的一種「疫苗疲勞」現象。
經歷了新冠疫情期間的頻繁疫苗接種與資訊轟炸,許多人或許對「打針」這件事感到厭倦,甚至產生了抵觸情緒。
此外,對於流感疫苗的保護力,社會上一直存在一些迷思。
例如,有人認為「流感就是嚴重一點的感冒,忍一下就好」。
這種觀念低估了流感可能引發的嚴重併發症,特別是對年長者、幼童或慢性病患者而言,流感可能導致肺炎、心肌炎等危及生命的狀況。
另一種常見的誤解是「疫苗不一定有效,打了還是可能得流感」。
誠然,流感病毒變異快速,每年疫苗株的預測難免存在落差,就像今年H3N2變異株的出現。
然而,即使疫苗與流行病毒株未能完全匹配,接種疫苗仍能有效降低感染後的重症風險,減少併發症的發生,並縮短病程。
這就像為身體預先打了底,即使感冒了,也能讓身體更有能力去對抗。
臺灣民眾生活步調快速,許多人習慣「有症狀才看醫生」,而非「預防重於治療」。
這種心態可能導致在流感季來臨前,缺乏主動接種疫苗的動力。
然而,預防接種不僅是保護個人,更是建立群體免疫力的重要環節。
面對新型流感變異株的挑戰與接種率下滑的現實,我們該如何更聰明地照顧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呢。
首先,即便今年的流感疫苗與新型H3N2變異株匹配度可能不如預期,但接種疫苗仍然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它能幫助我們在面對病毒時,減少重症與併發症的風險,降低住院甚至死亡的可能性。
其次,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以及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飲食,都是提升自身免疫力的基石。
這些看似簡單的日常防護,在流感季節尤其重要。
最後,作為資訊的整理者,我想提醒大家,在這個健康資訊爆炸的時代,務必查證資訊來源,避免被不實訊息誤導。
當流感警訊再次響起,我們是否能放下心中的疑慮,為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再築一道堅實的防線呢。
引用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