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滑動社群媒體,或翻閱報章雜誌時,是不是常常看見名人挑戰全馬、半馬,甚至鐵人三項的身影?從藝人、歌手到企業家,不分男女老少,穿上跑鞋、享受揮灑汗水似乎成為一種新的時尚指標。這股由明星帶頭掀起的跑步熱潮,逐漸蔓延到你我身邊,讓許多原本久坐的上班族、家庭主婦也忍不住躍躍欲試,想為自己的健康畫上一道充滿力量的風景。
這股馬拉松風潮之所以能迅速竄紅,除了社群媒體推波助瀾,名人效應更是功不可沒。像是前幾天,在 citytimes.tw 報導中提到的「跑過馬拉鬆的名人」,他們的故事總能激勵人心,展示即便工作繁忙,也能透過規律運動維持體態、挑戰自我極限。加上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跑步被視為最簡單入門的有氧運動,無需特殊場地或昂貴設備,只要一雙好鞋,隨時隨地都能開跑。許多城市舉辦的馬拉松賽事,更結合了觀光與文化元素,讓參與者在運動之餘,也能享受一場城市之旅,這讓「跑一場馬拉松」不只是一項運動,更成為人生清單上值得完成的成就。
我們之所以容易被這股風潮「打中」,深層原因來自於現代人對身心健康的追求,以及對「自我實現」的渴望。高壓的生活步調,讓許多人感到身心俱疲,而跑步,尤其是馬拉松這類需要長時間投入的挑戰,提供了一個釋放壓力、重拾掌控感的出口。當我們透過跑步不斷推進身體的極限,感受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彷彿也重新找回了與自己身體的連結。它反映了我們渴望擺脫日常束縛,透過汗水洗滌身心,並在每一次突破中獲得成就感。然而,在熱血沸騰之際,我們是否也曾忽略了潛藏的風險?在社群上看到別人輕輕鬆鬆跑完一場馬拉松,不代表每個人都適合,也不代表不經訓練就能輕易完成。
馬拉松雖然是考驗耐力的運動,但絕非毫無門檻。盲目跟風,輕則造成肌肉痠痛,重則可能導致嚴重的運動傷害,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有心血管疾病史、糖尿病、骨關節炎,或體重過重等族群,在投入長跑運動前,都應先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康健雜誌曾引用醫師觀點指出,跑馬拉松不健康?醫師點出 3 種不適合跑馬拉松的人,提醒大家在追求運動目標的同時,更要量力而為。完整的訓練計畫、循序漸進的里程累積、適當的營養補給與充足的休息,都是安全完賽不可或缺的環節。別忘了,運動的初衷是為了健康,而不是為了超越他人或追求社群上的光環,傾聽身體的聲音,遠比跑得多快、多遠更為重要。
這股由明星引領的全民跑步風潮,無疑帶動了台灣社會的健康意識。它鼓勵人們走出戶外,擁抱運動,但也提醒我們,健康絕非單純的跟風模仿。在享受跑步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之餘,請務必先評估自身狀況,並做好充分準備。下次當你看到名人又跑完一場馬拉松時,不妨也思考一下,如何以最安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將運動融入生活,為自己的健康跑出最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