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遊戲業界迎來一則震撼消息:著名經典遊戲《電鋸甜心》不僅宣布新作開發,同時展開動畫化計畫,並且由過去的角川遊戲前社長安田善巳帶領的 Dragami Games 與台灣智寶國際(Nada Holdings)合作推動。這在台灣遊戲市場及動漫圈掀起熱烈討論,不僅因為原作《電鋸甜心》曾是極具話題性的少數派作品,更因這次新作強調不迎合近年席捲全球的「DEI」(多樣性、公平性、包容性)審查風潮,釋放出對創作自主性的堅持。
回顧《電鋸甜心》的原作背景,這款遊戲因其黑色幽默與刺激的美術風格,在90年代末期到2000年代早期造成玩家圈層的強烈共鳴。去年9月,Dragami Games 推出重製版《電鋸甜心RePOP》,不僅沒有受到市場常見的內容和諧限制,還添增豐富的新服飾與符合當代遊戲體驗的系統,獲得玩家好評如潮。這代表著製作團隊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時,也與時俱進調整遊玩介面。此次與台灣智寶國際合作,則被視為跨國軟硬整合與新世代品牌合作的典範,展現台灣遊戲產業在全球鏈結中的位置。智寶國際董事長本身是《電鋸甜心》的鐵粉,更是此次合作的推手,意欲打造忠於原作的創新續作,並同步啟動動畫化,擴大IP的多元價值。
這一次,《電鋸甜心》新作明確表態不受限於當前主流文化中強調的「DEI」框架,引發不少網路熱議。許多創作者與玩家認為,過度的內容自我審查反而束縛了創作自由與原作精神的完整性。這凸顯了當今科技娛樂產業面臨的兩大矛盾:一方面全球趨勢強調包容和社會責任,另一方面特定核心粉絲基於對原作的熱愛,反對修改原有風格與內容。這項現象在全球多項娛樂產品中屢見不鮮,像是好萊塢影視作品被指責過度政治正確,以及部分遊戲銷量滑落而退回更純粹的玩法。本質上,這是一場市場多元需求與文化潮流間的拔河,呈現娛樂科技的複雜面貌。
對台灣市場與讀者而言,這趨勢意味著兩件事。首先,隨著遊戲與動畫產業加速國際化合作,台灣本地業者不僅能借助高品質IP擴展國際曝光,也必須面對文化認同與市場期待的雙重挑戰。如何在尊重內容原創性及面對多元包容壓力中找到平衡,將是未來台灣遊戲品牌策略的重要課題。其次,消費者在面對這類產品時,不再只是單純追求娛樂享受,更需要具備文化議題的敏銳度,了解背後的文化價值與市場博弈。例如,近期台灣社群熱議的《電鋸甜心》重製版續作方針,即反映出支持某種創作態度的粉絲族群的力量正在形成。
結合今日全球科技及文化娛樂生態,《電鋸甜心》新作不迎合 DEI 的公開立場提醒我們,創作自由與社會價值認同間的拉鋸仍將繼續。台灣作為科技創新與文化製作交會的橋樑,應持續關注內容製作背後的產業策略與社會價值對話,並從中掌握未來多元合作與國際文化輸出的節奏。像這樣深具話題性的IP開發案例,提供一個觀察科技業如何在全球趨勢與本地文化之間找到出路的窗口。
欲了解更多《電鋸甜心》最新合作與開發消息,可參考 Dragami Games 與智寶國際相關公告及媒體報導:
《電鋸甜心》遊戲新作開發、動畫化進行中!和台灣智寶國際合作:不迎合「dei」 (NOWnews 今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