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台灣民眾反映,一些常見的維他命及保健食品價格比起國外高出許多,尤其與美國相比,台灣的價格竟高出近三倍。這現象不僅成為網路熱議話題,也引出政府收入與健康政策之間的矛盾,揭示了健康照顧成本與政策的複雜關係。
這起議題受關注主要因為台灣民眾在疫情後更重視免疫力和健康,但維他命等保健品的價格高昂,讓不少人轉向出國代購或跨境電商以求較低價格。據TechNews科技新報報導,保健食品在台灣課徵高達30%的關稅,遠高於美國的6.4%。較高的進口關稅使得市面保健食品價格水漲船高,間接增加了民眾的健康負擔(TechNews,2025/04/28)。
這個現象背後反映出台灣的健康保健觀念轉變與市場供需的現實矛盾。隨著生活型態改變,民眾越來越重視補充營養、調節體質,願意投入預防保健。但高額關稅無形中阻礙民眾取得較便宜的保健品選擇,尤其對中低收入者而言,成為健康照顧的一道難關。
有趣的是,從這波熱議也能窺見台灣民眾對於政府角色的期待與失望。一方面期待政府透過政策降低關稅,讓保健品價格親民,促進全民健康;另一方面卻因稅收政策未改善而感到被擺在次要位置。過去政界人物王世堅便曾多次批評高關稅政策是健康的障礙,呼籲調降進口稅率(聯合新聞網,2025/04/28)。
生活化來說,當我們在藥局看到維他命價格遙遙領先美國,可能會心生疑問:同樣的商品為何在台灣買得這麼貴?其實不只是價格問題,更深刻連結到大家對健康投資與政策支持的感受。也因為這樣,代購風潮不斷,而透過網購來獲取平價保健品成為常態。
從另一個角度,這件事情也讓人反思我們照顧健康的態度;除了消費者關心價格與品質,制度面也應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環境。無論是降低關稅或鼓勵國產保健品優化,才能真正幫助民眾實踐健康管理。
回頭看,維他命價格高昂其實是個縮影,折射出台灣健康照護資源分配的挑戰與民眾心理。未來在倡議合理政策之餘,也期待每個人在健康路上能夠擁有更多選擇與支持。
在面對健康花費時,您是否也曾被價格高昂的保健食品困擾?我們該如何在維護健康的同時,做出教科書外更聰明的選擇呢?
【參考資料】
TechNews科技新報,〈台灣維他命價格比美國高三倍!出國帶貨是常態,保健食品關稅調降勢在必行〉,2025年4月28日。
聯合新聞網,〈台灣維生素比美「貴三倍」! 王世堅早轟過:關稅犧牲健康〉,202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