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開始重塑知識:馬斯克「Grokipedia」挑戰維基,我們該如何看待資訊的未來?

當AI開始重塑知識:馬斯克「Grokipedia」挑戰維基,我們該如何看待資訊的未來?2025年9月30日,一個震撼科技界的消息傳出。全球矚目的科技狂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xAI公司,正式宣佈將開發一款名為「Grokipedia」的AI百科全書平台。他不僅宣稱Grokipedia將「遠遠優於維基百科」,更直言這是實現xAI「理解宇宙」目標的必要一步。這不單純是一個新產品的問世,它預示著AI時代資訊呈現與信任機制的一場深刻變革,將挑戰我們過去對「知識」的認

半導體與電動車雙引擎下的台灣新挑戰:從晶片戰略到智慧綠能轉型,看見關鍵新局

2025年9月30日,今日台灣的科技脈動,再次成為全球目光的焦點。從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出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的說法,引發業界對地緣政治下半導體供應鏈重塑的深思,到台北市針對油車佔用電動車格,累計罰單已破千件並規劃全面顯示車格餘數的新聞,這些看似各自獨立的事件,實則共同勾勒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與「電動車暨智慧綠能」兩大關鍵科技賽道上,正迎來的深度轉型與挑戰。這些發展不僅影響我們的產業佈局,更牽動著你我未來生活的樣貌

Google 27週年:從搜尋巨頭到AI時代的產業風向球

在瞬息萬變的科技世界裡,能屹立近三十載的企業實屬不易。今日,2024年9月27日,科技巨頭Google迎來了其27週年誕辰。新聞報導中提到,Google特別以懷舊的Doodle塗鴉喚起許多人的記憶,同時也推出Pixel手機的優惠活動,最高現省一萬三千元,顯示其在軟硬體整合上的企圖心。這不僅是一場生日慶典,更是我們審視其如何從網路搜尋引擎,逐步演化為AI時代領航者的絕佳時機。Google的旅程始於1997年

電動車急踩煞車:AI與半導體如何重塑科技新局?

2025年9月26日這一天,科技圈傳來兩個耐人尋味的消息:豪華品牌賓利宣布放棄其電動車戰略,而德國汽車巨頭福斯也因需求疲軟,暫停兩座電動車工廠的生產。這股電動車市場的「逆風」,與另一邊半導體產業在AI浪潮下的激盪,形成強烈對比。究竟,這代表著什麼樣的產業趨勢?又將如何影響你我的未來生活?過去幾年,全球車市被電動化浪潮席捲,從國家政策補貼到新創企業崛起,每個人都對電動車抱持著高度期待。然而,近期市場卻出現了微妙的轉變。賓利這類頂級車廠,原先投入鉅資規劃的電動化路線,如今卻因市場狀況與技術成熟度考量,選擇放慢腳步,

AI浪潮下的租屋真相:舊金山的啟示與台灣的預警

### AI浪潮下的租屋真相:舊金山的啟示與台灣的預警

當全球正為人工智慧(AI)帶來的無限可能而沸騰,這股前所未有的科技熱潮,不僅改變了產業格局,更悄然觸及你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近來,市場上傳出舊金山因大量AI人才湧入,導致租金狂飆的報導,引發人們對AI經濟實質影響的熱議。這究竟是真實的熱潮,還是數據背後的假象?這個問題不僅關乎美國科技重鎮,也為正值半導體與AI產業高峰的台灣,敲響了重要的觀察警

台灣半導體再進化:從熊本搶才到全球戰略佈局,AI浪潮下的新挑戰

今日的科技新聞,為我們勾勒出台灣在全球科技版圖中的關鍵地位與挑戰。
從台積電股價屢創新高,到日本為台積電增設半導體學系以補人才缺口,再到台灣政府對南非半導體貨品祭出禁運令,這些看似獨立的事件,實則串聯起AI時代下,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人才流動與地緣政治的暗潮洶湧。

晶片潮、電動車浪與人才戰:台灣科技業的全球變局

今天的科技新聞熱點,如同一面多稜鏡,映照出全球科技產業既洶湧澎湃又暗潮洶湧的複雜面貌。從人工智慧(AI)持續推升半導體榮景,到電動車市場的陣痛與策略轉向,再到地緣政治的波瀾,無一不與台灣息息相關。這些看似獨立的事件,實則緊密交織,共同塑造著你我未來的生活樣貌與經濟脈動,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其背後的趨勢與影響。這股科技變革的浪潮,首先源於AI的突破性發展。誠如學者所言,AI仍是「半導體業景氣支柱」,不斷催生對高效能運算晶片的需求。

台股總市值衝破3兆美元,躍升全球第八

台灣股市,這個長期以來被許多人戲稱為「淺碟市場」的代名詞,近期卻在全球金融舞台上投下了震撼彈。2025年9月23日,一個數字振奮了全台灣:台股總市值正式衝破3兆美元大關。根據《奇摩新聞》的即時報導,這項傲人成就讓台灣股市一舉躍升至全球第八位,甚至超車了經濟大國德國。

AI巨獸的電力胃口:是挑戰,更是台灣綠能轉型的加速器?

科技巨擘甲骨文(Oracle)近日宣布單季狂砸85億美元,擴大在AI資料中心的投資,此舉不僅震驚市場,更讓AI對電力的龐大需求,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這股由AI浪潮所驅動的「吃電怪獸」現象,已不再是遙遠的未來式,而是全球企業、特別是科技巨頭眼前最迫切的焦慮。對於身為全球半導體與AI產業鏈核心的台灣而言,我們更不可能置身事外。這不僅是技術發展的競賽,更是能源與經濟版圖重塑的關鍵時刻。AI的蓬勃發展,從訓練大型語言模型到支撐龐大的資料中心運作,每一步都離不開巨量的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