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的隱形戰線:荷蘭接管安世,揭示全球科技競逐新變局

2025年10月28日,一則引人注目的科技新聞從歐洲傳來,荷蘭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正式接管半導體公司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歐洲業務。這不僅僅是一起企業併購案或產業重組,它更像是一場全球科技冷戰下的新戰役,揭示了半導體產業背後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角力,以及對台灣經濟和科技發展的

AI深偽狂潮下的綠色代價:你的數位創造力,地球買單?

近期,人工智慧(AI)的深偽技術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特別是OpenAI推出的影像生成模型Sora,以其超乎想像的逼真度震撼各界。這股強勁的科技浪潮,看似只在數位世界掀起風暴,卻已悄然在我們的真實環境中,留下深刻的碳足跡。當我們驚嘆於AI的無限可能時,是否也該思考,這份數位創造力背後,地球正付出怎樣的代價?

AI 電力革命:台灣科技島的「電力荒」新戰局

今日科技領域最引人注目的討論,莫過於人工智慧(AI)從過去的「晶片荒」走向今日的「電力荒」。這不再是遙遠的未來想像,而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當下與挑戰。隨著AI技術以「永動機」之姿高速發展,其背後龐大的算力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吞噬著電力,這場能源革命的浪潮,不僅深刻影響全球供應鏈,更將重塑台灣這座科技島的未來。

電動車狂潮下的雙面刃:從價格戰到充電焦慮,台灣如何站穩科技浪頭?

今天科技版面上,電動車無疑是最受矚目的焦點。從台灣車市祭出「5萬電動車開回家」的驚人折扣,到中國大陸「十一長假」期間電動車主因充電樁不足而陷入「搶電大戰」的社群熱議,都顯示這股綠色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全球。這不僅是汽車產業的劃時代轉型,更深遠觸及能源、城市規劃,乃至你我交通生活的每個層面。我們該如何透視這股趨勢背後的脈絡?

「晶片之戰」再起?川普重拳下的半導體新世界與台灣電力挑戰

全球科技產業風起雲湧,而美國前總統川普對於半導體產業的新政策動向,無疑是今日最受矚目的熱門話題之一。他傳出正研擬對進口電子產品課徵新關稅,特別是針對其中半導體含量,甚至可能要求「美製與進口各半」的配額制。這項政策一旦實施,將在全球供應鏈投下震撼彈,牽動從智慧型手機到電動車等所有含晶片產品的生產成本與地緣政治佈局。對於身為全球半導體重鎮的台灣而言,這不僅是遠方的政治風暴,更是迫在眉睫的巨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