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I晶片禁運到台灣先進能源布局:科技主權與供應鏈安全的新戰場

6月15日,美國針對部分中國AI晶片技術實施限制,台灣則積極擬定政策禁止華為、中芯獲取相關AI晶片技術,展現半導體供應鏈與AI技術掌控權的高度戰略重要性。與此同時,半導體業界也開始聚焦台灣先進能源投資,試圖在新一輪科技競爭中鞏固國家競爭力。這些動向不只有利台灣未來在全球科技版圖中占穩腳步,也揭示了科技與能源安全深度結合的趨勢。

半導體封測大躍進:和大如何推動台灣晶片產業新格局

2025年6月,台灣半導體封測領域迎來了值得關注的重大突破。和大公司宣布將於2026年第二季正式量產半導體封裝檢測設備,首年即有望帶來獲利,此舉標誌著台灣半導體產業鏈中封測環節的升級里程碑。科技上游的突破不僅吸引市場目光,也反映出全球半導體競爭格局的微妙變化,對台灣產業與消費者來說,具有深遠影響。

全球半導體市場熱浪再起:台灣、韓美合作點燃產業新動能

近期全球半導體產業連續爆發多條關鍵消息,彰顯這場科技競賽不僅是一場製程、技術的較量,更是地緣政治與產業策略的焦點。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表現亮眼,繼第一季營收暴增732%後,市場對未來走勢更加樂觀。韓美半導體法人夥伴合作已正式起飛,力圖打造有競爭力的供應鏈防護網。

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引全球經濟緊張,汽車產業面臨生產風險

近期全球經濟氣氛因中國宣布實施稀土出口管制而再度緊張,這一消息不僅登上多家媒體頭條,也讓全球汽車產業繃緊神經。2025年6月4日,中國官方正式強化對稀土的出口管理,導致全球汽車大廠警告生產線可能面臨停工風險。

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大辯論:台灣未來的戰略走向

5月30日,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競爭與合作格局掀起熱烈討論,尤其圍繞著「半導體民主供應鏈」的概念,聚焦台灣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與未來動向。《經濟日報》指出,台灣不應單押美國市場,須拓展多元合作夥伴,形成更為均衡的供應鏈體系。這一觀點引發產業與政策界的高度關注,也直接影響台灣科技產業的戰略布局。

台灣半導體迎戰全球低價傾銷與供應鏈重組挑戰

2025年5月,台灣半導體產業面對前所未有的多重壓力與轉型契機,成為本周科技市場討論的焦點。隨著中國低價半導體產品傾銷問題浮現,台灣不只要持續堅守技術領先,更必須尋求供應鏈韌性與布局的再調整,這對台灣電子業者與消費者將帶來深遠影響。

聯發科2奈米晶片將席捲AI與行動市場,台灣半導體再下一城

在全球科技持續聚焦AI與半導體先進製程的浪潮中,2024年6月南港Computex展上,聯發科技執行長蔡力行宣布,首款採用2奈米製程的手機高效晶片將於9月量產,並大展AI多元布局策略,從行動裝置到車用與資料中心全面佈局。

力積電領航3D AI半導體:台灣如何在全球科技板塊中再出發?

近來,力積電攜手10家合作夥伴在Computex大展上重磅推出3D AI半導體解決方案,成為產業焦點,象徵台灣半導體產業從製程競爭,成功轉向AI智造的嶄新賽道。這件科技大事不僅展示台灣技術領先優勢,也反映出台灣半導體如何在全球供應鏈與市場需求快速變化中調整策略,為後疫情時代與AI浪潮的挑戰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