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不放假?勞動節的「辛苦」與台灣高溫津貼的曙光

五月初,台灣各地持續飆高溫,有些地方白天天氣比初夏還熱,動輒33度起跳
但高溫是否要如颱風能放假般獲得「正式休息」權益?卻成為近日社會討論的熱點
這個勞工關注的議題,正好在五一勞動節後引爆,也帶出台灣勞動環境中對炎熱天候的忽視與無奈

台灣勞工因夏季高溫造成工作困難,長久以來都沒有特殊的放假規定或補償措施
即便颱風期間停班視為「強制放假」,高溫似乎只能仰賴工作場域的自主調整
日前有報導指出,政府最快年底會送出高溫津貼政策草案,讓不少勞工看到一定希望
但究竟這項政策會不會落地?高溫津貼應怎麼定義和發放,引發社會廣泛討論、質疑與期待

今年五一勞動節,在法國有超過30萬人走上街頭爭取勞權,提及多項訴求,包括改善工作環境安全及反對不公平政策
台灣這邊則出現一股聲音呼籲政府應認真對待勞工高溫問題,政策滯後的痛點逐漸被外界關注
一位網友在社群上哀嘆:「颱風有假,高溫苦況誰看?」讓不少勞工朋友感同身受
加上近日中部氣溫飆升至33度,工作戶外勞工曬得焦頭爛額的畫面屢見不鮮,讓這議題離我們越來越近

我們之所以對高溫放假感同身受,是因為這其中反映了勞工在台灣工作條件上的「無聲輸出」現象
工時長、薪資低、職場安全措施不足,再加上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溫,讓勞工面臨多重夾擊
不僅令人難以承受工作強度,更可能威脅健康,尤其是高齡勞工或體質較弱者
當我們看到法國工會五一遊行高喊改善工作條件,台灣卻還在默默期盼一個高溫津貼政策時,難免帶著些許無力感

可以想見的是,政府若能如期推動高溫津貼,並從立法面保障戶外及重體力勞工的安全,將是台灣勞權史上的一大進步
但也必須提醒,政策的落實絕非只發放津貼就能解決,還需要改變僱主和社會對高溫勞動環境的態度
譬如調整工作時間、加強防曬和飲水設施、提供更好的避暑空間等,才是真正的長遠之計

影響深遠的高溫津貼政策,已不是台灣勞工個人的愿望,而是台灣社會福利與公義的一環
我們需持續關注政府推動進度,並且思考,在氣候變遷未退燒的年代,勞工的健康和安全究竟該被保障到什麼程度?
這同時也提醒社會,不要只在五一勞動節喊口號,日常裡請給辛苦的勞工更多實質支持和理解


資料來源:
颱風能放假,高溫為何不行?最快年底送政院,那高溫津貼有譜嗎? – 今周刊
北市永康商圈假日漫步區 車速限擬下調 – 好房網News
五一勞工大遊行 學生上街籲關注移工勞權、優化勞權教育 | 中央廣播電臺 | LINE TODAY – LIN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