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歐盟宣布將制定立法,要求2030年起,租車公司與大型企業車隊必須全面採購電動車,此消息迅速震撼國際電動車與新能源市場,直接推動全球綠能轉型進程。此規劃不僅反映出歐洲在推動碳中和目標上的決心,更意味著電動車產業鏈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擴張契機。對台灣同樣深具啟示意義,因為台灣不但在新能源車及零組件製造擁有既有優勢,更有機會把握這波產業新浪潮。(資料來源:歐盟計畫2030年前強制租車公司全數轉用電動車)
從背景來看,歐盟這次立法提案是由於全球氣候變遷的壓力驅動,加上多國減碳承諾逐年升級,歐洲各國積極推動綠能,加速電動車率先普及。由於租車業與企業車隊具備大量採購與經常換車的特性,所以被視為綠能轉型的「排頭兵」。歐盟層面也強調,透過政策工具促使高碳排車輛提前退場,並撬動上下游供應鏈投資電動車技術與基礎設施建設。此外,隨著電池技術逐漸成熟和成本下降,電動車的經濟性明顯提升,政策相輔相成,有助於消費者及企業接受度的快速提高。(資料來源:據報歐盟制定計劃 2030年起租車公司及大企業車隊只可購電動車)
這波政策帶動的電動車需求暴增,對個人及企業用戶的影響深遠。首先,汽車租賃和企業車隊的汰換策略必須轉向電動車,帶來車輛成本結構與使用習慣改變,也強化充電基礎設施等相關配套需求。更重要的是,隨著電動車保有率提升,全球研發競爭加劇,台灣作為半導體大國正好能在動力電池管理系統(BMS)、電機控制器、車用晶片等技術環節發揮關鍵作用。此外,由於新能源車產業鏈涉及多樣化零組件與系統整合,台灣中小企業在零組件供應、智慧製造以及測試設備上的實力也將獲得更多展現舞台。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電動車與半導體產業的結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根據今日新聞,富聯網指出「半導體、IC設計為高薪主力」(資料來源:半導體、IC設計為高薪主力 「薪情最佳」職務揭曉),這顯示台灣不只是硬體製造基地,更是電動車智能化發展的核心技術來源。同時,根據股市動態,相關半導體ETF與新能源車相關ETF近期表現強勢(資料來源:迎三熱潮 科技、半導體ETF發燙 – 奇摩股市),反映市場對於長線電動車成長潛力的高度期待。
不過,這場電動車新浪潮也挑戰不少體系,例如供應鏈彈性、能源基礎建設建置、以及政策配套的整體協調能力。台灣在半導體製造與智慧製造方面本已具有堅強基礎,此時要積極強化電池技術自主與系統整合能力,避免對外依賴過重。此外,運用AI與大數據的能源管理方案也被視為下一步重要戰略,正如近期業界傳聞川普政府投入數兆美元建設能源網絡以因應AI龐大電力需求(資料來源:AI電力需求龐大 川普宣布投資2.7 兆發展能源網絡 – MSN),整合能源與尖端電子技術成了新戰場。
整體而言,歐盟2030年起強制電動車全面採購政策,正式拉開了全球新能源車普及的序幕。台灣產業不只是跟進者,更有機會成為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但這也提醒我們,面對全球環境與科技快速演變,不能只仰賴既有優勢,而需加快技術革新步調,擴大產業多元布局。對消費者來說,未來5-10年,身邊的車輛、出行方式將呈現根本性改變;對企業與政府,則是檢視政策配套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時刻。
台灣新能源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機會。把握這波潮流,才能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穩固領先。
參考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