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掀起一股斷捨離熱潮,但不管是 Dcard、IG 或 TikTok,大家都在討論一個永恆的痛點:「那些說明書和充電線到底要不要丟?」TVBS 近日甚至報導收納師點名「8樣物品丟了不後悔」,說明書和廢棄的充電線赫然在列(TVBS新聞網 2025-06-30)。這話題值得寫,因為誰家裡沒有一大堆用不到、但就是看不下心丟的東西?它們像幽靈一樣,守著家電角落,陪伴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這個現象從哪來?其實和我們生活步調變快、科技物品迭代迅速有關。回想過去,家裡的家電從大型螢幕電視到微波爐,說明書幾乎是過保證期後的收藏品;充電線也是如此,新款手機、新護腕手錶、新耳機每天上市,每樣都有專屬的充電線。加上疫情居家時間頻繁,採購昂貴3C產品後,怕丟了以後找不到保固文件或原廠線材,因此說明書和附贈線就默默累積。
不過在收納界,這些「保健品」反而成了減空間的最大殺手。收納師如 TVBS 採訪的專家建議,若過期或已換新產品,這些說明書、充電線可以大膽丟掉。社群上也有人直言:「10年前的充電線,手機都換好幾台了,還用它?」有什麼道理留著當冤大頭呢?
那為什麼我們這麼難割捨?這背後反映了人們對「未知風險」的防備心理。它們像是「生活安全網」,斷了讓人不安。同時,說明書是一種象徵,代表曾經投資、曾經努力把關的證明。尤其對於台灣中年以上族群,長輩團裡都對“家裡東西要包管”的觀念根深蒂固——「東西不留著,哪天需要怎麼辦?」
此外,這種無法斷舍離還牽動了社群中的不少幽默互動。Dcard 有位文青留言:「我家充電線比人還多,老了想成線材達人了」,還有人在 TikTok 拍攝家裡「線材山」梗,配著老歌,用輕鬆幽默的方式搞笑化解大家心中斷不下的壓力。
在這個時代,擁有的物品越多,我們對空間的焦慮也越深。收納不只是整理東西,更像是整頓我們日益繁複生活的縮影。或許試著丟掉說明書和多餘的充電線,不只是清理家中物品,更是在清理大腦和心情,讓生活走得更輕鬆一點。
最後,留給你一句思考:下一次拾起那本早已尘封的說明書,你是否願意放手,讓它回歸塵埃?還是你也和我一樣,家裡還有一座小山,等著斷捨離的勇氣?
參考資料:
– 難斷捨離?說明書、沒用的充電線…收納師點這8物丟了不後悔 – TVBS新聞網
– 斷捨離太難?收納師點名8物品:不丟會傷害你 – 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