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一則關於美國前總統川普考慮對「含晶片」電子產品課徵關稅的消息,猶如一顆震撼彈,在全球科技產業投下變數。這項提案若成真,將不僅是貿易戰的升級,更可能顛覆既有的全球供應鏈邏輯,尤其對身為全球半導體樞紐的台灣,其潛在影響不容小覷。我們必須深入探討,這項看似針對中國的策略,將如何波及你我生活與台灣的經濟命脈。
這波「按晶片數課稅」的說法,是川普在面對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之際,再次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旗的最新表態。回顧過去幾年,從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到不斷強調「美國製造」、「晶片在地化」,其核心理念始終是扶植美國本土產業、確保國家經濟安全。此前,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已宣佈將對中國進口的半導體及繪圖晶片(GPU)關稅延至八月底徵收,而現在更進一步考慮,將課稅範圍擴大到所有「含有晶片」的電子產品,無論是電動牙刷還是筆記型電腦,都可能成為目標。這清楚地勾勒出一個「去中國化」的宏大目標,同時也意味著美中科技戰的烈度將持續升高。
這項政策一旦實施,其影響將是多面向且深遠的。首先,對於仰賴全球分工的台灣半導體產業而言,儘管如台積電等台灣晶圓製造巨頭握有全球領先技術,持續提升資本支出,但在終端產品面臨關稅壁壘時,訂單結構與成本壓力將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這也解釋了為何今天有金融專家如鄺紫珊指出「台灣半導體股ETF有機可乘」的同時,市場也擔憂「台股會不會崩回17306點」。其次,全球供應鏈將面臨更大的重組壓力。為了規避關稅,許多品牌商可能會被迫重新思考生產基地的配置,從中國轉移至其他地區,例如今日佳和宣佈投資22億元擴大電動車材料產線,或許也預見了供應鏈的重構。這對新興市場的製造業來說可能是機會,但對已經習慣全球化效率的企業而言,則意味著成本增加與流程複雜化。值得關注的是,電動車作為新科技浪潮的重要載體,也將受到直接衝擊。像是特斯拉首次在印度交車,以及大陸電動車出口需要許可證等消息,都顯示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一波洗牌,而新的關稅政策無疑會加速這場洗牌的進程。此外,人工智慧(AI)趨勢下,晶片是推動AI發展的核心動能,台積電今年用電量預估將挑戰10%,正是AI需求爆發的縮影。若「含晶片」產品的關稅增高,將可能減緩AI應用產品的普及速度,進而影響整體科技創新的節奏。
面對如此複雜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局面,台灣企業必須展現更強的韌性與策略彈性。這不單是尋求新的生產基地,更包括提升研發能量,深化與盟友的合作,以及在全球政治經濟板塊移動中,精準定位自身價值。我們不能忽略,這項政策雖然針對性強,但其牽動的是全球經濟的「毛細血管」。如何將技術語言轉譯為大眾語言,讓民眾理解這些國際情勢的變化,並共同思索台灣的下一步,將是當前重要的課題。在「AI席捲全球」的浪潮中,維持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不僅是經濟問題,更關乎國家戰略安全。
參考資料來源:
- CMoney (2025年09月28日). 佳和宣布新廠投資22億元,鎖定電動車與軍警材料市場
- 經濟日報 (2025年09月28日). 國泰費城半導體 擁利多
- 奇摩股市 (2025年09月28日). 特斯拉宣布!首批特斯拉在印度交車
- on.cc東網 (2025年09月28日). 鄺紫珊:台灣半導體股ETF有機可乘
- 聯合新聞網 (2025年09月28日). 川普再揮鐵拳 電子產品擬按晶片數課稅 從電動牙刷到筆電都被盯上
- 聯合新聞網 (2025年09月28日). 大陸電動車出口須取得許可 特斯拉、福斯等外資車廠業務恐受影響
- TechNews 科技新報 (2025年09月28日). 川普再拋半導體震撼彈!正考慮依「晶片數量」對進口電子產品課稅
- 自由財經 (2025年09月28日). AI需求帶動 台積電今年用電占比挑戰10%
- 旺得富理財網 (2025年09月28日). 半導體232條款、川普10月加關稅 台股崩回17306點?重演4月股災機率有多大 謝金河揭3市場給範本:得靠「這9家」股票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