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日前語重心長地提醒世界,未來十年全球將進入一個「混亂」的過渡期,此言猶在耳邊,2025年10月24日,白宮隨即宣佈「川習會」將於10月30日登場,這無疑為這股全球的不確定性增添了更多變數與期待。全球兩大經濟體的領導人即將會晤,究竟是為動盪時代按下暫停鍵,抑或是引爆新一輪的緊張局勢?這不只影響著國際政治,更深切牽動著你我荷包與台灣的經濟脈動。
回顧這波全球動盪的背景脈絡,首先是地緣政治的板塊移動。美國試圖重塑全球供應鏈,過去川普政府提出的「美國孤立復興」戰略,便已犧牲部分全球供應鏈利益,促使企業重新評估佈局,部分製造業轉向內需或區域供應鏈。與此同時,各國中央銀行的政策走向也呈現分歧。儘管美國在2025年10月25日公佈的9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3%,顯示通膨壓力逐步趨緩,市場甚至預期美國聯準會可能在月底再次降息,但同日稍早,日本卻傳來9月CPI通膨加速的消息,使得日本央行升息的預期不減反增。這種不同步的貨幣政策,加劇了全球經濟的複雜性。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亦緊盯匯率變動,步步為營,以避免觸及美國「匯率操縱國」的紅線,維持匯市的穩定性。
在此波瀾壯闊的變局中,台灣的角色顯得格外關鍵。一方面,國內半導體產業的龍頭台積電,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台積鏈赴美平衡順差」的策略,不僅反映了產業對全球佈局的彈性應對,也間接平衡了台灣對美的貿易順差,展現出台灣在全球經濟中的戰略價值。另一方面,國際間不乏有聲音警告,「台灣是全球最危險引爆點」,這提醒我們,地緣政治風險始終是籠罩在台灣頭上的烏雲。
這場「全球混亂過渡期」對你我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對投資人來說,市場的波動性將是常態。當2025年10月24日,輝達(NVIDIA)短暫擠下蘋果,登上全球市值第一寶座,並可能取代英特爾進入道瓊成分股,預示著科技巨頭的版圖持續變動,而台積電同日股價下跌20元,來到1,460元,則提醒我們,即使是護國神山,也難免受到市場情緒與供應鏈變化的影響。這不只是數字的波動,更是反映出全球經濟重心與產業典範的轉變。投資者需更審慎評估企業的基本面,並考量地緣政治風險對產業鏈的衝擊。
對於一般民眾與中小企業主而言,這場「混亂過渡期」的影響或許更為直接。全球供應鏈的調整可能導致進口物價上漲,就像你的月薪沒變,但「菜價卻變貴了」,實質購買力受到侵蝕。中小企業則可能面臨生產成本增加、國際訂單不確定性提高的挑戰,迫使他們尋求更具韌性的營運模式。這場過渡期考驗著所有參與者的適應能力與創新思維。
這則快訊背後,真正值得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全球權力結構與經濟板塊的深度重組,而台灣正處於這場變革的浪尖。市場短線可能因消息面而震盪,但我們絕不能忽略這場長期趨勢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未來的「川習會」結果、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走向,以及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進展,都將是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的焦點。在變動的時代,保持彈性、掌握資訊,才能在這場大變局中穩健前行,為自己與企業找到新的成長動能。
參考來源:
- 星總理警告:全球進入10年「混亂」過渡期 (聯合新聞網,2025年10月24日)
- 白宮宣布 「川習會」定30日舉行 (聯合新聞網,2025年10月24日)
- 日本9月CPI通膨加速 央行升息預期不減 (cnyes.com,2025年10月24日)
- 美9月CPI年增3% 預期月底再降息 (自由財經,2025年10月25日)
- 避踩美匯率操縱紅線 央行緊盯 (聯合新聞網,2025年10月24日)
- 輝達短暫擠下蘋果登全球市值第一 將取代英特爾入道瓊成分股 (MSN,2025年10月24日)
- 台積電股價下跌20元,最新收盤價1,460元-權知道 (cmnews.com.tw,2025年10月24日)
- 楊金龍︰台積鏈赴美平衡順差 雙邊互利 (自由財經,2025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