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疫苗打不打?歐洲疫情升溫,我們的防線還牢固嗎?

最近,相信許多人看到新聞,又開始對一些疾病名稱感到有些緊張了。 特別是當「傳染病」和「疫情升溫」這幾個字眼同時出現時,總會讓大家的心頭一緊。 2025年10月28日,一則來自天空新聞的報導,提醒著大家歐洲地區猴痘病毒株正再度擴散,並呼籲大眾關注疫苗接種的重要性。 這不禁讓我們回想起幾年前猴痘在全球各地爆發,引發各界關注的時刻,也讓我們重新思考,面對不斷變化的疫情威脅,我們該如何更聰明地保護自己與家人。

究竟猴痘為什麼會再度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呢? 回溯到2022年,猴痘疫情在非流行區突然大規模爆發,讓全世界措手不及。 當時,這種原本主要在中非和西非地區流行的病毒,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迅速蔓延至歐美等地,甚至台灣也曾出現本土案例。 儘管猴痘的傳播力與致死率遠不如新冠病毒,但其傳染途徑多樣,包括密切接觸、體液、病灶分泌物甚至長時間近距離的飛沫傳播,加上病程中可能出現皮膚病灶、淋巴結腫大、發燒等症狀,使得公衛單位不敢輕忽。 這次歐洲出現新的病毒株擴散,正是再次提醒我們,病毒的演化與傳播從未停歇,對人類健康構成持續性的挑戰。 因此,國際間對於疫苗的提醒與推廣,也隨之變得更加重要。

這類「疫情升溫」的消息,之所以總能輕易觸動我們的神經,其實反映了後疫情時代,台灣民眾對健康資訊的高度敏感與焦慮。 過去幾年,我們經歷了新冠肺炎的巨大衝擊,學會了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也學會了關注疫苗接種的重要性。 當另一個熟悉的傳染病名稱再次浮現,並且傳出有「新病毒株」時,我們的直覺反應往往是「會不會變成下一個新冠?」 這種擔憂,來自於對未知的不確定性,以及對健康保障的渴望。 此外,社群媒體上快速流動的資訊,無論真偽,都可能在短時間內放大這種焦慮。 因此,學習如何辨別可靠的健康資訊,並根據專業建議採取行動,而不是盲目恐慌或輕信偏方,成了我們在這個資訊爆炸時代的必修課。 台灣疾管署自2022年起,便針對猴痘高風險族群推動疫苗接種計畫,顯示政府對於疾病預防的重視。 這也讓我們看見,公共衛生的防線,除了政府的努力,更需要你我每個人的配合與警覺。

面對層出不窮的傳染病威脅,恐慌無濟於事,而忽視則可能付出代價。 歐洲猴痘疫情的提醒,是一個讓我們再次審視自身防護的機會。 接種疫苗,是目前最有效且科學證實的預防方法之一,尤其對於高風險族群而言,更能築起一道堅實的防護網。 此外,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不必要的危險接觸,始終是預防各種傳染病的基本原則。 請記得,健康是需要持續投資的資產,而資訊是我們做出明智選擇的基礎。 在這個多變的世界裡,讓我們共同努力,以更積極、更明智的態度,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引用來源:
Vaccine reminder as mpox strain spreads in Europe – Sky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