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資訊爆炸的時代,科技新聞不再只是技術規格的堆疊,它更是牽動全球經濟脈動、地緣政治角力,甚至你我日常生活的關鍵。
2025年09月05日,一則來自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震撼彈,迅速成為全球科技與財經板塊的頭條焦點。 他在白宮玫瑰園宴請科技巨頭時,明確表示將「很快」對進口半導體課徵「相當可觀」的關稅,甚至暗示稅率可能高達200%或300%。 同時,他也拋出潛在的「豁免」條件:只要在美國設廠的企業,便可免於這波關稅衝擊。 儘管這場晚宴眾星雲集,蓋茲、庫克等重量級人物皆受邀出席,卻獨缺了特立獨行的馬斯克,也為這場半導體政策的「預告」增添了幾分戲劇性。
這番言論的背後,是美國近年來積極推動半導體製造「在地化」的戰略縮影。 自《晶片法案》(CHIPS Act)頒布以來,華府便致力於吸引全球半導體龍頭赴美設廠,以確保關鍵供應鏈的自主性與安全性。 然而,半導體產業的複雜性與高資本投入,使得設廠並非一蹴可幾。 對於台灣這個全球半導體製造重鎮而言,從 半導體ETF 將迎資金潮 的市場熱度,到 英國家科技顧問將率34英企訪台出席9/10半導體展 所展現的國際合作深度,都證明了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無可取代的核心地位。 在這場全球分工高度精密的產業中,任何單邊的貿易保護措施,都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
川普這番話,無疑是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投下了一顆深水炸彈,其激起的漣漪將廣泛影響你我的未來。 首先,對台灣而言,這意味著我們最引以為傲的「矽盾」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台積電沒事了? 川普:到美投資的企業豁免半導體關稅 這類報導,凸顯了市場對台灣半導體龍頭是否能「避險」的焦慮。 儘管台積電已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設廠,但面對未來可能高達200%甚至300%的關稅,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新布局勢必加速,這不僅是成本的考量,更是對風險的分散。 正如近期 SEMICON Taiwan 2025 見證 AI 半導體產業轉型合作 報導所指出的,AI對先進製程晶片的需求強烈,這讓台灣在技術上的領先地位更顯關鍵,但也將承受更大的地緣政治壓力。
其次,關稅的提高將直接推升晶片成本,進而衝擊終端產品的價格。 近來,電動車末日?稅免結束後Tesla等銷售恐腰斬 的擔憂此起彼落,電動車市場正經歷稅收優惠結束與中國車企低價攻勢的雙重壓力。 半導體作為電動車的「大腦」,其成本的波動將直接影響電動車的售價與普及。 更別提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等消費性電子產品,也都將無一倖免。 此外,為台積電砸50億養半導體人才!德國破天荒建「全英語職校」,顯示各國皆已意識到人才培育是半導體競爭的關鍵,這場關稅戰背後,更是技術自主與人才爭奪的戰役。
這波半導體關稅威脅,不僅是貿易政策的調整,更是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號角。 對於台灣而言,如何在確保自身優勢的同時,彈性調整策略,例如加速推動智慧製造,深化與國際夥伴的合作,將是我們必須審慎面對的課題。 無論未來國際情勢如何演變,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韌性與創新力,仍將是我們在全球舞台上不可忽視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