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從來不缺話題,從明星八卦到電影票房,總是能讓大家津津樂道。但最近,一個跨足科技與影視的震撼彈,恐怕將顛覆我們對「創作」的想像。那就是,迪士尼這位百年說故事的巨人,居然要讓自家串流平台Disney+的用戶,透過AI來「生成影片」!這消息一出,不只讓影視界為之震動,也讓廣大內容創作者和觀眾們,開始思考這究竟是創意民主化的新篇章,還是潘朵拉的盒子即將開啟?
這項消息可不是空穴來風,根據香港01在2025年11月15日的報導,「迪士尼擬透過AI允許Disney+用戶生成影片」。緊接著,ETtoday新聞雲也同步在2025年11月14日發布了「迪士尼CEO:AI將成Disney+發展核心 與用戶共同創作成長」的重磅消息,聯合新聞網也在同日以「不只是看影片!迪士尼計劃讓Disney+用戶『自己做短片』」為題,揭露了迪士尼這項超前佈署的計畫。消息一經披露,網路社群瞬間炸鍋,Threads上有人開玩笑說:「以後我阿嬤也能導《復仇者聯盟》了!」,引來上千個按讚和各式爆笑留言。YouTube留言區也出現兩派聲浪,有人敲碗想看「史努比與漫威英雄聯動的短片」,也有不少動畫師和編劇擔心「創作的價值會不會被稀釋,我的飯碗會不會不保?」這種集體焦慮與興奮並存的氛圍,恰恰反映了這項創新可能帶來的劇烈影響。
那麼,為什麼這件事會引起如此大的共鳴?它反映了什麼呢?首先,這代表了「內容創作民主化」的極致。過去,拍一部影片需要專業團隊、昂貴設備和冗長製作週期,現在迪士尼想讓你只要動動手指、寫寫提示詞,就能讓AI「生成」你的夢想畫面。這對於擁有無限創意卻缺乏資源的素人來說,無疑是個令人振奮的機會,畢竟誰不想看到自己腦袋裡的天馬行空,被迪士尼的角色或世界觀具體呈現呢?這也進一步證明了「粉絲經濟」的強大與潛力。迪士尼意識到,粉絲對其IP的熱情不僅限於消費,他們更渴望參與、渴望創造。這種由下而上的內容產製模式,或許能為Disney+帶來前所未有的互動性與用戶黏著度。
然而,挑戰也如影隨形。最直接的就是版權問題。迪士尼擁有龐大的知識產權寶庫,一旦開放用戶生成內容,該如何確保其品牌形象不被濫用?萬一有人利用AI生成帶有偏見、不雅甚至扭曲原著精神的影片,迪士尼又要如何應對?這涉及到複雜的智慧財產權歸屬、內容審核機制,以及最終誰為內容負責的問題。此外,對於「創作」本身的定義,也將再次受到衝擊。當AI能輕鬆產出精美的影像,人類的創意何在?僅僅是下指令的「提示工程師」?這讓許多從業人員感到不安,擔憂自己的專業將被取代。但反過來說,這或許也能促使人類創作者,更深入地探索AI無法複製的、源於人性深處的獨特情感與思想,將創作的層次提升到新的境界。
說到底,迪士尼擁抱AI,並讓用戶生成內容,這不僅是單一企業的策略調整,更是整個娛樂產業未來發展的縮影。從短影音平台TikTok的崛起,到各種生成式AI工具的普及,我們正身處一個全民皆可創作、內容爆炸的時代。迪士尼此舉,是試圖引導這股洪流,將其轉化為平台的優勢,但這條路肯定充滿未知與挑戰。未來,我們的螢幕上看到的,可能不再只是好萊塢大片或獨立電影,還會有你、我、他用AI創造出的「夢中情片」。這會是一個更加豐富多元的娛樂宇宙,還是讓品質參差不齊的內容淹沒一切?或許時間會給我們答案,但在此之前,你準備好當下一個迪士尼大導演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