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科技新聞,為我們勾勒出台灣在全球科技版圖中的關鍵地位與挑戰。
從台積電股價屢創新高,到日本為台積電增設半導體學系以補人才缺口,再到台灣政府對南非半導體貨品祭出禁運令,這些看似獨立的事件,實則串聯起AI時代下,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人才流動與地緣政治的暗潮洶湧。
上週二(2025年9月24日)的消息指出,台積電創新天價1,355元,市值衝破35兆元,再次證明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龍頭地位不可撼動。這不僅是台灣之光,更是全球科技脈動的核心。然而,伴隨而來的是日益擴大的「缺人」問題。為了解決台積電熊本廠的人才需求,日本九州兩所大學宣布增設半導體學系,這清楚揭示了台灣半導體產業向外擴張的同時,其人才鏈結也正進行全球性的重塑。與此同時,台灣政府反擊貿易打壓,對南非47項半導體貨品祭出禁運令,這項舉措與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期重提對半導體產業課徵新關稅的言論相互呼應,顯示地緣政治的角力已深入到半導體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
這些發展不僅是產業新聞,更代表著深遠的趨勢,將如何影響你我的未來。首先,AI驅動的半導體黃金時代已全面來臨。從智慧製造到醫療應用,AI的普及對高效能運算晶片的需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這也解釋了為何今日新聞中提到,科學園區上半年營收創下2.74兆元新高,其中半導體產業功不可沒。台灣在全球先進製程的領先地位,使其成為這波AI浪潮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其次,全球供應鏈重組與韌性考驗成為顯學。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與日本熊本等地的全球佈局,正是為了應對各國對半導體供應鏈在地化與韌性的要求。這不只是技術輸出,更涉及人才、技術與整個產業鏈的全面移轉。例如,李長榮化工等台灣供應鏈廠商隨台積電赴美,即是台灣產業鏈如何隨著龍頭廠全球化而擴展的寫照。
同時,這也凸顯了科技人才的全球競逐。半導體與AI的快速發展,使得「搶才」成為各國政府與企業的共同難題。台灣面臨人才短缺,日本積極為台積電培訓,顯示全球人才版圖已進入高度競爭階段。此外,電動車市場的複雜演變也是一個熱點。儘管歐洲電動車市場在減排法規下回溫,但保時捷回防燃油車、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課徵高額關稅,以及特斯拉推出「簡配版 Model Y」以降低價格搶佔市場,都顯示這個新興市場在政策、成本與競爭上的複雜性。
綜合來看,今日的科技脈動清晰地指明,台灣在全球科技浪潮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導體與AI的深度融合,將是未來十年產業發展的主旋律,並持續推動台灣經濟前行。然而,這也伴隨著地緣政治的波瀾、日益升高的貿易壁壘,以及全球科技人才的激烈競逐等挑戰。台灣必須持續聚焦創新研發、深化國際合作,並積極投資於人才培育,才能在這場瞬息萬變的全球科技競賽中,穩固並提升我們的領先地位,確保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與國家的戰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