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各位娛樂圈的朋友們,你們的荷包準備好了嗎?就在2025年9月24日這天,媒體紛紛報導了迪士尼串流平台Disney+又將調漲訂閱費的消息,而且還是在美國地區連續第四年漲價,聽到這裡,台灣用戶的眉頭肯定也跟著揪起來了。這件事可不是單純的數字遊戲,它更是一面照妖鏡,映照出串流平台市場的混亂戰局,以及我們這些追劇族與影迷們,到底還能為「童話夢」付出多少真心與白花花的銀子。
根據經濟日報於2025年9月24日的報導,Disney+從10月21日起調漲美國訂閱費 連4年漲價,這已經是迪士尼連續四年提高訂閱價格了。ETtoday新聞雲同日也詳細列出Disney+「10月起又漲價」!各方案價格曝光 迪士尼連4年開漲,漲幅著實不小。消息一出,台灣社群網路立刻炸鍋,Threads上早就哀嚎遍野,有網友崩潰表示:「還沒追完《曼達洛人》,錢包先陣亡。」PTT和Dcard也充斥著「台灣什麼時候要跟進?」「這樣內容真的值得嗎?」等焦慮的留言。我們都知道,Netflix先前也漲過價,如同MSN於2025年9月24日報導Netflix宣布「2地區」漲價 全球訂閱用戶飆升!上季度營首破100億美元,似乎這就是這幾年串流平台的「大趨勢」。即便Disney+上正有如奇摩新聞於2025年9月24日介紹的諜報x懸疑x愛情韓劇《暴風圈》這般,由全智賢、姜棟元主演,話題狂燒、掀起驚人內幕的強檔內容,但持續上漲的訂閱費仍讓許多用戶感到不小的壓力。
為什麼這次漲價特別讓大家有感?我想,這反映了幾個深層次的娛樂觀察。首先,消費者的「訂閱疲勞」指數已經瀕臨警戒線。以前大家可能覺得,每個月多花一、兩百塊就能把迪士尼、漫威、星際大戰、皮克斯等大片看到飽,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但當漲價成為年年上演的固定戲碼,即便身為死忠粉絲,也會有種「被割韭菜」的心情。現在的串流平台多到讓人眼花撩亂,價格敏感度自然升高,大家都會開始精打細算,權衡究竟哪個平台的CP值最高。內容有沒有稀釋感也是一大問題,雖然有獨家內容撐腰,但原創內容的產量和品質是否真的穩定?許多人開始抱怨,熱門作品青黃不接,感覺為了衝量,有些內容似乎只是充數。
這也直接點出了串流戰爭的白熱化。各大平台都在卯足全力爭奪訂閱戶,除了打造令人驚豔的獨家內容,價格策略也成為勝負的關鍵一環。然而,這種「用漲價來維持營收」的模式,到底能走多遠呢?尤其在台灣市場,觀眾的選擇更是琳瑯滿目,除了國際串流,本土平台也提供多元內容。例如,就有網友在Threads上直言:「與其花大錢訂好幾個平台,結果常看的沒幾個,不如專心追YouTube上高品質的自製內容,搞不好還更省錢。」這也讓我想起了2025年9月24日世界日報所報導,知名Youtuber打造出YouTube「中文怪物」製作堪比Netflix 資深主播化身魔王的精良內容,這不正說明了內容創新的可能性與觀眾口味的多元變化嗎?最後,別忘了迪士尼過去是「童話、夢想」的代名詞,現在連年漲價,會不會讓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連結產生動搖?從「為愛買單」變成「被迫買單」,這中間的心理轉變,對於長期經營品牌的迪士尼來說,或許是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總結來說,串流平台市場正從過去的「野蠻生長」時期,逐漸走向更「理性競爭」的階段。用戶們不再盲目訂閱,而是會更仔細地權衡內容的質量、訂閱價格的合理性,以及整體的使用體驗。對於平台而言,這意味著必須在內容投資、獲利壓力與用戶忠誠度之間,找到那個難以捉摸的黃金平衡點,才能在激烈的市場中留住觀眾的心。對於我們這些熱愛娛樂的普羅大眾來說,下一波的「剪線潮」會不會就此展開呢?抑或是各平台將會端出更有誠意、更具吸引力的獨家大作來留住我們的心與荷包?只能說,我們的期待,都在等待一個更合理的答案。